第一章:73号泡泡的日常
凯的手指在布满磨损痕迹的控制面板上飞快地滑动,将最后一条错误的时序流引导回预定轨道。屏幕上代表异常的红点闪烁了几下,不甘地熄灭了。
“73号区块,‘时颤’平息。稳定性回归阈值以内。”他对着麦克风平静地报告,声音在狭小的维护舱室里显得有些空洞。耳机里传来调度中心简洁的确认,随即频道陷入沉寂。
又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,对抗着宇宙那无可避免的、趋于混乱的热寂本性——至少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。凯摘下微纤维护目镜,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。空气里弥漫着臭氧和金属加热后的淡淡气味,这是73号时间泡泡地下三百米深处永恒不变的背景味。
他所在的时序稳定锚维护站,是73号泡泡跳动的心脏。巨大的环状主锚悬浮在中央舱室的力场中,无声地运转,散发出柔和的蓝光。无数导管和光缆像神经束一样从主锚延伸出去,连接着遍布泡泡各处的次级节点,共同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,将这片小小的空间从外部正在崩溃的时间洪流中硬生生“锚定”下来。
离开维护站,搭乘高速电梯上升至居住区,熟悉的景象映入眼帘。高耸的穹顶模拟着旧地球时代的天空,此刻正呈现出一种略带污浊的黄昏色调。街道整洁却毫无生气,行人步履匆匆,脸上大多带着一种被漫长岁月磨平了棱角的漠然。偶尔,空气中会泛起一阵水波般的涟漪,一个模糊的、不属于当下的幻影——可能是几年前某个工人的残像——一闪而过,又迅速消失。人们对此习以为常,称之为“回响”,连眼睛都不会多眨一下。
这就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。人类文明的最后火种之一,在时序稳定锚的庇护下,苟延残喘。
凯回到自己的公寓,简单的陈设,唯一的装饰是墙上的一张旧照片,拍摄于泡泡建立初期,照片里的人们眼神中还残留着劫后余生的惊恐和希望。现在,希望早已被日复一日的维护工作和“时颤”警报消磨殆尽。
他给自己倒了一杯合成营养剂,坐在桌前,准备开始每日的数据日志记录。工作日志千篇一律:局部时间流速偏差校正、物质暂态性丢失恢复、低级别“回响”监测……都是些琐碎的小问题。
直到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稳定锚核心日志的一个深层诊断分区。那里记录着一些极细微的、通常被过滤系统视为背景噪声的数据。就在今天下午那次“时颤”发生的前后几毫秒,那里出现了一串极其短暂却异常规整的脉冲。
不是自然时间崩溃应有的混沌波形。
它太有序了,有序得……像是某种信号。
凯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。他皱起眉,将那一小段数据流提取出来,放大,进行初步频谱分析。
脉冲的间隔呈现出一种非随机的模式。
是仪器故障?还是某个次级节点产生的干扰谐波?
他下意识地想将其标记为“待观察”,但一种许久未曾有过的、名为“好奇”的情绪,轻轻拨动了他麻木的神经。他关闭了日志界面,没有做任何备注。
窗外,穹顶的模拟天光彻底暗下,进入了人造夜晚。泡泡内一切如常,寂静而压抑。凯却觉得,这片死水之下,似乎有什么东西刚刚轻轻搅动了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