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柱是村里的单身汉,比大林小两岁,为人老实,平时谁家有活都会搭把手。他看着阿秀晒得发红的脸颊,心里有点不是滋味:“嫂子,以后有重活你跟我说,别自己硬扛。大林哥不在家,咱村里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。”
阿秀说了声谢谢,没再多说。她知道村里人的好意,但也明白,日子是自己过的,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。
第二章:闲言碎语里的硬气
秋收忙完,天气渐渐冷了。李家坳的冬天来得早,一进十一月,早晚就冻得人缩脖子。阿秀把家里的棉衣拿出来晒,又给大林妈做了两双厚棉鞋,针脚细密,比商店里买的还暖和。
村里的冬天没什么农活,女人们就爱凑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晒太阳,东家长西家短地聊。聊着聊着,话题就绕到了阿秀身上。
“你说大林常年不在家,阿秀长得那么漂亮,能守得住吗?”说话的是村里的刘嫂,平时就爱搬弄是非。
“是啊,上次我看见二柱帮她修屋顶,两人在房上待了大半天呢。”另一个女人跟着附和,声音不大,却足够让周围的人听见。
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阿秀耳朵里。那天她去河边洗衣服,正好听见两个女人在河边小声议论,说她跟二柱“不清不楚”。阿秀手里的棒槌顿了一下,心里像被针扎了似的,有点疼,却没立刻发作。
她洗完衣服,端着木盆往家走,路过老槐树下时,刘嫂她们还在聊。看见阿秀过来,议论声停了,有人尴尬地别过脸,有人则故意盯着她看。
阿秀没躲,径直走过去,笑着说:“刘嫂,张婶,你们在晒太阳呢?我刚从河边回来,听见你们聊得热闹,是在说啥好事呢?”
刘嫂没想到阿秀会直接问,脸上有点不自然:“没、没说啥,就是瞎聊。”
阿秀放下木盆,蹲在她们旁边,拿起地上的针线筐,一边给大林妈缝棉衣,一边轻声说:“我知道你们最近在说我啥。大林不在家,我一个女人家撑着这个家,是辛苦点,也多亏了村里乡亲们帮忙,二柱兄弟帮我修屋顶,王婆婆帮我看娘,这些我都记在心里,也感激得很。”
她顿了顿,抬起头,眼神清亮,没有丝毫躲闪:“但我阿秀做人有底线,大林在外头挣钱养家,我在家里守着娘、守着这个家,对得起他,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要是有人觉得我跟谁不清不楚,那是看错了我,也看错了二柱兄弟的为人。以后大家要是有啥话,不妨当着我的面说,别在背后嚼舌根,伤了和气。”
一番话说得不软不硬,刘嫂她们脸上红一阵白一阵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王婆婆赶紧打圆场:“阿秀说得对,咱们村里人就该互相帮衬,别瞎琢磨那些有的没的。阿秀是个好姑娘,咱们都看在眼里呢。”
从那以后,村里再没人敢明着议论阿秀。但私下里,还是有人说闲话,只是阿秀再也没理会。她知道,嘴长在别人身上,与其跟人争辩,不如把日子过好,用事实说话。
有一回,大林妈突然犯了哮喘,喘得厉害,脸都憋紫了。村里的医生来看过,说情况不好,得赶紧送县城医院。那天正好下着大雨,山路泥泞,村里的三轮车都陷在泥里开不动。阿秀急得直哭,抱着大林妈的手,眼泪掉在老人的手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