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南山下治瘟疫,大锅药汤暖寒冬
背景:金大定二十年(1180 年),终南山一带爆发瘟疫,患者高热、咳嗽、咳血,旬日便亡,百姓称“鬼疠”(类似肺鼠疫)。丘处机应终南山道观邀请,下山主持救灾。
他见患者多为贫苦樵夫、农户,因冬季缺衣少食,正气不足,外感疫毒所致。传统郎中多用“犀角地黄汤”(昂贵药材)清热凉血,却因药材稀缺,多数患者用不起。丘处机深入山林,发现终南山特产的“大青叶”(板蓝根叶,清热解毒)、“贯众”(杀虫驱虫,兼抗病毒)、“鱼腥草”(清热利湿,现代研究证实有抗菌作用)遍地皆是,遂决定以这些“贱药”为主,熬制“大锅药汤”。
他在道观前支起三口大铁锅,每日寅时(凌晨 3 - 5 点)生火,用山泉水煎煮药材。配方为:大青叶、贯众各一两,鱼腥草半斤,再加生姜三片、大枣五枚(调和脾胃)。药汤煮沸后,分装于陶罐,免费分发给患者。
为防疫情扩散,丘处机还制定“隔离之法”:轻症者居于道观偏殿,每日服药两次;重症者单独隔离于茅屋,由弟子喂药。他亲自为重症患者施针:取“曲池穴”(清热消肿)、“尺泽穴”(清肺止咳)、“膻中穴”(宽胸理气),以银针泻法泄热毒。
最感人的是,丘处机见许多患者因高热口渴,却无水可饮,便让弟子收集雪水,煮成“雪梨冰糖汤”(雪梨润肺,冰糖生津),喂给患者。有个樵夫的妻子咳血不止,丘处机取“白茅根”(凉血止血)煎汤,加入蜂蜜调和,喂她服下,三日血止。
一个月后,瘟疫渐息,存活者无不跪谢。丘处机却在道观墙上题诗:“疫来如猛虎,药到似春风;但得众生暖,何辞炉火红。”此役后,“大锅药汤”的传统在终南山延续百年,每逢疫病,道观必熬药济民。
西域途中治风寒,葡萄美酒变良方
背景:金兴定三年(1219 年),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,西行万里。途经西域(今新疆一带)时,随行弟子多人突患“风寒痹症”(类似感冒合并关节炎),因当地昼夜温差极大,夜间宿营时受寒,次日浑身疼痛,关节肿胀,无法行走。
丘处机见弟子们蜷缩在帐篷里,面色苍白,便取来当地盛产的“葡萄”(酿成葡萄酒,性温活血),加入“羌活”(祛风胜湿)、“独活”(祛风除湿)、“桂枝”(温经通络),煮成“葡萄药酒”。他让弟子们每日饮一小杯,再以药渣热敷关节。
“西域之地,风寒入骨,需以温药散之。”丘处机解释,“葡萄性温,能活血通络;羌活、独活善祛风湿,桂枝可温经散寒,三者合用,既能驱寒,又能止痛。”
他还取当地沙漠中的“肉苁蓉”(补肾阳,益精血)和“锁阳”(补肾助阳),配以羊肉(温补气血),炖成“苁蓉羊肉汤”,为弟子们补养元气。有个弟子因受寒过重,咳喘不止,丘处机取“杏仁”(止咳平喘)、“紫苏子”(降气化痰)和“蜂蜜”(润肺),煎成“杏苏止咳汤”,喂他服下,三日咳止。
西域牧民见丘处机用葡萄治病,纷纷献上自家酿造的葡萄酒。丘处机却将酒分给患病的百姓,教他们:“酒能行药势,但不可贪杯——饮一小杯,暖身即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