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陆远笑他:“你可别变成那种黑心资本家,到时候我盖楼,你抽成抽得我喝西北风。”“不能,” 程皓认真,“咱们是泡面搭档,得互相帮衬。”

有次程皓面试一家私募,面试官问他 “你理解的风险是什么”,他脑子一空白,没答上来。晚上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,推开门就闻到香味,陆远在煤气灶上煮了面条,还卧了两个荷包蛋,旁边放着一小碟咸菜。

“我今天跑工地,工头说我图纸画得好,给了我五十块奖金,” 陆远把筷子递给他,“面试嘛,总有栽跟头的时候,我上次跟人谈图纸,人家说我画的‘像小孩搭积木’,我还不是照样跑?”

程皓吃着热面条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那天晚上,两人坐在阳台的小马扎上,看着弄堂里的路灯,听着行色匆匆的脚步声,也有打骂孩子的声音。这在读书时代,叫人间烟火。

现在?呵呵,他苦笑,忘词了。

陆远给程皓讲工地的事:哪个工人师傅人好,会教他看钢筋型号;哪个开发商抠门,连安全帽都舍不得买。

程皓给陆远讲金融新闻:哪个股票涨了,哪个基金亏了,虽然他自己还没摸过真金白银的交易,但讲得头头是道。

陆远听得认真,时不时问:“那要是我以后盖楼缺钱,找你行不行?” 程皓拍胸脯:“没问题,到时候我帮你搞个靠谱的融资。”

转机是在半年后。程皓终于凭着一份修改了十几遍的简历,进了一家小型投资公司做助理,虽然工资不高,但至少能接触到真实的交易。陆远也找到了一家本地的建筑公司,从项目助理做起,不用再到处跑工地打杂。

那天两人特意去超市买了两包泡面,还加了火腿肠和卤蛋。咬咬牙,又撇回去买了袋鱼皮花生,一袋泡笋,两瓶二锅头,才回到出租屋里庆祝。

“以后咱们就能吃上加蛋加肠的泡面了,” 陆远举着泡面桶,“下一步,就是吃大餐!”

日子像上了发条,慢慢往前转。程皓在公司里熬通宵看报表,陆远在工地上盯进度到半夜;程皓第一次独立完成一笔小交易,给陆远打电话,陆远正在楼顶接信号,说 “我刚看到咱们盖的楼封顶了,以后这楼里住的人,说不定有像咱们当年一样的年轻人”。

陆远第一次拿到项目奖金,给程皓买了件新衬衫,程皓说 “太贵重了”,陆远说 “你以后要见客户,总不能穿得跟刚毕业似的”。

再后来,两人都换了更好的工作,搬离了老弄堂。程皓进了知名投行,开始接触大额交易;陆远成立了自己的地产公司,从接小项目开始,慢慢做成了 “远航集团”。

二十年时间,像翻书一样快,他们从挤在出租屋吃泡面的穷小子,变成了别人口中的 “程总”“陆总”,见面的次数少了,但每次见面,还是会像以前一样,不用客套,直接说 “走,吃碗泡面去”。

只不过后来的泡面,是在五星级酒店的餐厅里,配着牛排和红酒。

雨敲在陆家嘴摩天楼的玻璃幕墙上,像无数根细针,扎得窗外的霓虹都变了形。程皓坐在顶层办公室里,白衬衫的袖口卷到手肘,手腕上的表针指向凌晨三点,表盘上的荧光映着他眼底的红血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