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只烙饼。”
小李和阿强对视了一眼,然后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“林哥,我们跟你干!”
就这样,我的初创团队,有了。
连我在内,三个人。
办公室里空荡荡的,只有三张桌子,三台电脑。
但我们三个人的眼睛里,都有光。
那种被压抑了太久,终于看到希望的光。
我们开始没日没夜地写代码。
产品原型,就是陈凯当初在会议上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个“奇点系统”。
陈凯把它说得像个神话,什么人工智能,什么大数据,什么区块链,把所有时髦的词都堆了上去。
但在我这里,我把它还原成了最本质的东西。
一个高效的,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,企业协同工具。
陈凯负责做梦,我负责解梦。
一个月后,我们的第一个demo版本,出来了。
虽然简陋,但核心功能已经实现,并且,运行得异常流畅。
我把demo发给了苏晴。
半个小时后,她直接冲到了我们那间小破办公室。
她看着我们乱糟糟的办公桌,成堆的外卖盒子,还有我们三个那堪比乞丐的造型,眼神里却没有丝毫的嫌弃。
她走到电脑前,亲自操作了一遍那个demo。
越操作,她眼睛里的光就越亮。
“林舟,”她回过头,看着我,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兴奋,“你是个天才。”
“我不是天才,”我靠在墙上,点燃了一根烟,深深地吸了一口,“我只是一个,被饿怕了的烙饼师傅。”
苏晴笑了。
“准备一下吧,”她说,“我给你约了几个朋友,他们对你的‘小作坊’,应该会很感兴趣。”
我知道,她说的“朋友”,是下一轮的投资人。
事情的发展,比我想象的还要快。
快得让我觉得,有些不真实。
苏晴的能量,超乎我的想象。
她带来的那几个投资人,在看了我们的demo之后,当场就给出了投资意向书。
Pre-A轮,三千万。
公司估值,一个亿。
拿着那份投资意向书,我感觉像做梦一样。
就在三个月前,我还是一个每个月拿着一万多块钱工资,听老板画饼的打工仔。
而现在,我成了一家估值上亿的公司的创始人。
那天晚上,我请小李和阿强去吃了顿大餐。
我们三个,在路边的大排档,喝得酩酊大-醉。
“林哥,我们……我们这是要发了?”阿强抱着酒瓶子,哭得像个傻子。
“发个屁!”我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这才刚开始呢!”
是啊,这才刚开始。
陈凯,你画的饼,我帮你烙出来了。
接下来,我就要用这个饼,把你那张只会画饼的桌子,给掀了。
4
拿到三千万投资后,“实饼科技”鸟枪换炮。
我们搬进了CBD的顶级写字楼,和那些世界五百强做了邻居。
团队也迅速扩张,从三个人,变成了三十个人。
我从“启航科技”又挖了几个核心的技术骨干过来。
过程很顺利。
我没用什么花言巧语,只是把实饼科技的薪资结构和奖金制度,拍在了他们面前。
赤裸裸的,全是钱。
对这些被陈凯的“梦想”和“期权”忽悠了太久的工程师来说,钱,才是最实在的春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