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她做的年夜饭,最后倒进垃圾桶的广角特写……

她像一名冷静的纪录片导演,把伤口一帧一帧剪进时间线,提醒自己——

别再犯贱。

凌晨 1:15,江砚终于回来,带着微凉的夜风与陌生的香水。

她背对着他装睡,听见浴室水声停了,听见他靠近床沿,听见他极轻极轻地叹了口气——

像终于把一个麻烦的温度计甩回 35℃。

那一刻,她确定,自己连最后的眷恋都被这声叹息吹散了。

她想起小时候养过的那只仓鼠,死之前也是这样,蜷在木屑里,轻轻叹了一口气,就不再动了。

——

第二章 她曾是他的光

他们的开始,像一场老套的图书馆电影。

2016 年 4 月 5 日,清明小长假,江城大学老图书馆。

林知夏做志愿者,负责把归还的书扫码上架。

江砚穿着白衬衫,袖口挽到小臂,露出清晰的桡骨线条。

他递过来一本《量子光学》,指尖有淡淡的消毒水味。

她扫条码,“滴”一声,像命运打卡。

第二次,他借《普通物理疑问集》,她偷偷在扉页画了一只笑脸。

第三次,她提前在他常坐的位置放了一颗橙子味真知棒,棒柄绑着一根浅紫色发丝——那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浪漫暗号。

他依旧面无表情,把糖推回桌角,像推掉一份传单。

她以为他讨厌甜,后来才知道,他讨厌的是“被安排”。

可少女的热血能把所有冷漠翻译成“他只是害羞”。

于是她变本加厉:

在他桌面留折叠好的千纸鹤,里面写“今天也要开心呀”;

在图书馆闭馆前,假装偶遇,问“学长,要不要一起走去地铁站?”

他多半摇头,偶尔点头,她能高兴一整晚。

直到 6 月 21 日,夏至,白昼最长,夜晚最短。

那天下暴雨,她没带伞,站在檐下看雨帘发呆。

他撑着一把黑伞出来,停在她半步之外,声音比雨还凉:“你是不是喜欢我?”

她愣住,耳根瞬间烧得比晚霞还红,点头如捣蒜。

他说:“那就在一起吧。”

没有告白,没有玫瑰,没有“我可以追你吗”的客套。

她一头栽进那场雨里,像栽进一场宿命。

后来她想,如果那天没下雨,他是不是连这点施舍都懒得给?

热恋的 30 天,她写了 4 万字日记,他发了 3 条朋友圈,两条是学术会议,一条是转发地震捐款链接。

她安慰自己:学霸都这样,情绪稳定是优点。

她给他做便当归餐,用紫菜拼出“砚”字,他吃完把盒子递回,连“谢谢”都省略。

她偷偷在操场跑道写他名字,用粉笔,大雨一冲就消失。

她带他去学校后山看萤火虫,指着满天星子说:“它们都在为你发光。”

他抬头,只问:“你确定这是窗萤还是黄缘萤?”

她笑到一半,被自己的笑呛住。

——

第三章 她决定不再爱他

撕掉合照的凌晨,她没开灯,借手机微光把照片撕成 16 片,扔进马桶,冲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