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“不用。”沈砚摇头,“内部竞聘更了解团队情况,效率更高。只是后续方案的关键节点,可能需要您多把关——毕竟我兼管两个板块,怕顾此失彼。”他语气坦诚,没有丝毫“怕暴露短板”的掩饰,反而主动提出需要监督,这是他这些年在职场里磨出的清醒。

林舟点头:“每周一上午,你把方案进展和风险点整理成报告给我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随时同步,别等拖到最后才说。”

“明白。”沈砚合上笔记本,起身时却又停住,语气软了些,“林总,这段时间可能要经常加班,您要是看到我团队成员在茶水间打哈欠,别骂他们,我让他们轮休。”

林舟挑眉:“我是看结果的人,不是看考勤的。只要你们能按时完成任务,加班与否是你的管理自由。”话虽严厉,却在他转身时补充了句,“让行政部多准备些加班餐和咖啡,算在公司预算里。”

沈砚脚步一顿,回头笑了:“谢谢林总,我替团队谢谢您。”

接下来的一个月,创新营销部几乎连轴转。沈砚每天扎在办公室,既要盯线下快闪的场地审批,又要改社群运营的话术脚本,偶尔还要抽时间面试竞聘线下主管的员工。林舟每次路过他的部门,都能看到他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,有时还能听到他和团队讨论方案的声音,逻辑清晰,却带着掩饰不住的沙哑。

有次周五晚上,林舟加完班准备走,路过茶水间时,听见里面传来沈砚的声音。她推门进去,看到他正靠在桌边,手里拿着杯冷掉的咖啡,对着电话那头轻声说:“妈,这周又不能回去了,项目赶进度……您别担心,我会按时吃饭的。”

挂了电话,他才发现林舟,有些尴尬地笑了笑:“林总还没走?”

“刚处理完总部的邮件。”林舟走过去,拿起他手里的冷咖啡扔进垃圾桶,重新给他倒了杯热牛奶,“再忙也要喝口热的,胃会受不了。”

沈砚接过牛奶,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,心里也暖了些:“谢谢林总。其实我能应付,就是怕辜负您的信任。”

“我信任的不是你这个人,是你的能力。”林舟语气平淡,“你当年能凭一己之力搞定数据可视化,现在就能带团队完成区域下沉。但我提醒你,别把自己逼太紧,团队需要的是能扛事的领导,不是累垮的领导。”

沈砚低头笑了,喝了口牛奶:“知道了。等项目结束,我请您吃大餐,弥补下这段时间的‘加班债’。”

“先把项目做完再说。”林舟转身,“早点回去休息,明天不用来太早,给团队也放半天假。”

沈砚看着她的背影,握紧了手里的牛奶杯。他知道,林舟的关心从来都藏在专业的外壳下——她不会说“别太累”,却会默默协调行政部准备加班餐;不会说“我相信你”,却会在总部质疑进度时,用数据帮他争取更多时间。这种支撑,无关私人情谊,只关乎“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,我就为你扫清障碍”的职场默契。

两个月后,华东区域的第一场线下快闪活动在苏州启动。活动当天,林舟特意从总部赶过去,却没去活动现场,而是待在临时办公室里,看着实时传输的数据——客流量超预期30%,社群新增用户突破5万,品牌认知度调研得分比活动前高2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