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打开父亲那部旧手机,屏幕裂了,电池老化,充十分钟电能用一小时。通讯录里只有三个号码:铁路客服、社区医院、水电缴费。
他点开相册,里面空空如也。 没有孙子的照片,没有家庭合影,甚至连一张自拍都没有。
那一刻,王哲彻底崩溃了。 他删掉了手机里仅存的几张模糊截图——是父亲床头柜上那张全家福的翻拍。 他一边删,一边想: 这就是你的一生? 坐二十小时火车来看我,却不肯打个电话; 默默花钱,却不肯帮我一次; 活成一个影子,连照片都不敢留?
他把手机摔在沙发上,觉得自己像个傻子。 我追查这些,是为了证明他爱我? 可所有证据都在说:他从没真正走进我的生活。
他开始怀疑,是不是自己记错了? 是不是我们从来就不亲? 是不是我一直在期待一个根本不会表达爱的父亲,给出我想要的回应?
可那沓车票又该怎么解释?
他坐在黑暗里,窗外城市灯火通明。 他忽然明白什么叫“折磨”—— 不是找不到答案, 而是答案就在眼前, 却不敢相信。
第三章 我终于找到父亲“偷看”我的证据
王哲去了物业。
他不能继续活在猜测里。他要亲眼看看,那个每周六出现在他楼下的老人,是不是父亲。
小区十年前换了监控系统,但旧硬盘还在仓库里存着。他报了父亲的体貌特征:身高一米六八,微驼,穿深蓝色旧棉袄,拎一个军绿布包。
保安翻了半天,终于找出一段模糊录像。
画面是夜里九点十七分,雪下得正大。一个老人站在3号楼楼下,仰头望着四层的一扇窗——正是王哲家的客厅。他站了十分钟,从包里掏出一部老式手机,对着亮灯的窗户拍了一张照,然后转身离开。
王哲盯着屏幕,手抖得几乎拿不住杯子。
那是2016年1月8日,他结婚的前一天。婚礼定在北京香格里拉,亲戚朋友都到了,唯独父亲说“路远,就不去了”。
当时他还觉得轻松——老爷子土气,说话直,怕在宴席上出丑。现在他才知道,父亲来了,只是没进门。
他把视频放大,看清了那张脸。
皱纹比记忆里更深,头发全白了,但眼神安静,像一潭深夜的水。他拍完照,没走远,而是站在路灯下又看了两分钟,才慢慢挪开脚步。
王哲忽然想起什么,翻出车票夹层。在一张2016年1月9日的返程票背面,他看到了一行小字:
“站在酒店外看了十分钟,新郎很帅,她很美……我没敢进去。”
字迹歪斜,像是在颠簸的车厢里写的。 最后一个句号,拖得很长,像一声没出口的叹息。
王哲把头埋进手掌,肩膀止不住地抖。 他以为父亲不在乎, 结果他连自己结婚,都偷偷来看过。 不是不想来, 是怕给他添麻烦。
他问妻子:“你见过他吗?”
妻子皱眉想了想:“有次晚上,我看楼下站着个人,鬼鬼祟祟的,还以为是小偷,打了110。” 警察来了,人已经走了。 “后来查监控,发现他就是抬头看咱们家窗,也没干别的。”
王哲心猛地一沉。 他被自己的家人当成贼赶走过。
他没责怪妻子,他知道她只是保护家庭。可这事实像刀子一样剜着他—— 父亲二十年的守望, 在他家人眼里, 不过是个可疑的陌生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