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晚赶紧递过去,汉子咬了一口,眼睛一亮:“哎,这饼真不赖!比窝窝头好吃多了!再来两个!”
有了第一个顾客,后面的人就敢尝试了。一个挎着篮子的妇人买了两个,尝了一个,又回头买了三个,说是要带回去给孩子吃;旁边粮铺的掌柜也凑过来,买了五个当午饭。不到一个时辰,二十个红薯叶饼就卖光了,沈老实手里攥着二十文钱,手都在抖。
“晚丫头,咱们赚了二十文!”他把钱递到苏晚面前,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,“够买两斤白面了!”
苏晚刚想说话,就见沈砚从街那头走来,手里拿着本旧书,看到他们空了的车斗,眼里露出笑意:“卖完了?”
“都卖光啦!”王秀莲不知啥时候也来了,手里还提着个布包,“我刚去布庄问了,这钱能给你扯块新布做件长衫。”
沈砚却把书递给苏晚:“我看这书里有讲各地吃食的,想着你能用得上。”苏晚接过来,书页都泛黄了,却看得很仔细,心里更暖了——这男人看着话少,却事事都想着她。
几个人揣着钱,先去粮铺买了两斤白面,又割了一小块五花肉,沈砚说要给苏晚补身子,硬是多花了五文钱买了点红枣。路过笔墨铺时,苏晚拉着沈砚进去,给他挑了支新毛笔——之前那支笔毛都快掉光了,写起字来总洇墨。
“你读书得用好笔。”苏晚把毛笔塞进他手里,“以后咱们赚了钱,给你买最好的宣纸。”
沈砚握着笔,指尖有点烫,低声说了句:“谢谢你,晚娘。”
这声“晚娘”让苏晚耳根一热,赶紧转过头去看街边的摊子。回家的路上,沈老实推着车,车斗里的白面和肉散着香味,王秀莲跟苏晚说着村里的琐事,沈砚走在旁边,偶尔插一两句话,夕阳把四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连风都带着暖意。
回到家,苏晚就着五花肉,做了顿红烧肉炖白菜。肉炖得软烂,白菜吸饱了肉汁,配着新蒸的白面馒头,一家人吃得满嘴流油。王秀莲吃着吃着,突然红了眼:“自打沈砚他爷爷去世,咱家就没这么痛快吃过肉了。”
沈老实拍了拍她的背:“以后有晚丫头在,好日子还在后头呢!”
苏晚看着一家人的笑脸,心里盘算着:明天就试试做红糖糍粑,这东西甜糯,肯定受姑娘媳妇喜欢,等攒够了钱,就开个小铺子,让沈家的日子,真真切切好起来。
第三章 新品受热捧,全家分工忙
第二天一早,苏晚就拉着沈老实去后院挖红薯。虽说还没到收获的季节,但有几棵红薯藤长得特别旺,底下结了几个拳头大的小薯块。沈老实小心翼翼地把红薯挖出来,沾着泥土的薯块红通通的,看着就喜人。
“这红薯能做啥?”王秀莲蹲在旁边,看着苏晚把红薯洗干净,放进锅里蒸。
“做红糖糍粑,甜口的,姑娘们准喜欢。”苏晚一边往灶里添柴,一边解释,“蒸软了捣成泥,加上面粉和红糖,煎得外焦里嫩,香着呢。”
等红薯蒸得能用筷子戳透,苏晚把它们倒进石臼里,捣成细腻的红薯泥。王秀莲凑过来想帮忙,却被烫得缩了手,苏晚笑着让她去洗野菜,自己加了两勺杂粮面、半勺红糖,揉成光滑的面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