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“小兄弟,施工区域,别拍了。”棒球帽男人说话不快不慢。

“公共河道,不是施工区域。”他抬了抬手电,光照在男人胸口,映出一块带编号的工作证,证上字糊在光里,看不清。

“我们是保安,怕你掉下去。”另外一个男人把手伸出来,像是要扶他,指尖却要去碰他的相机。

李砚侧身,避开那只手,镜头“啪”的一声磕在堤石上,视野晃了一下,却没断。他不动声色,把手机的画面切了一路给备用号,心里像一张纸,平得可以写字。

“你们的单位名牌呢?”他问。

“别问了。”棒球帽男人笑,“我们就是看你安全。”

“谢谢。”他后退一步,“我自己会走路。”

两个人看他一眼,不再说什么,转身上车。面包车顺着堤顶慢慢开,像一条灰色蚯蚓吞吞吐吐。他看着车尾灯远去,才把镜头转向河面,轻声说:“今晚就到这儿。”

他回到出租屋,洗了手,把手机放在窗前的凉风里吹。然后打开电脑,把今晚的数据输进一个表格,图像像小山丘,起伏有节。他把过去五年的公开水质数据也拉了进来,用最简单的折线把它们连起来。“锯齿”从去年冬天开始,节律短得像急促的喘气。

他把图配上文字,发在了直播间的动态,还顺手给云岭的一个公益博主私信了链接。做完这些,他忽然很想睡。枕头有股洗衣粉味,他把脸压进去,梦里是母亲年轻时抱着他过桥,桥下的水清亮亮,有小鱼打着转。

第三章

第二天一早,他接到环保局的电话,问他举报编号对应的情况。他把拍到的位置、时间、读数复述了一遍,电话那端记录得很仔细,最后说:“我们已经安排夜查了,会反馈给您。”

挂了电话,他去了检察院12309中心。窗口的大姐戴着眼镜,声音温和,听他讲完,把材料一页一页装进档案袋:“我们会依法处理,后续情况会联系你。”

从检察院出来,太阳正好。他站在台阶上,忽然觉得胸口轻了一点,仿佛硬撑的东西被人替他抬了一下。他给叶澜发消息,说他把线索交了。对方一个电话打来,声音干脆:“我下午到云岭。”

下午,火车站出站口人不多。叶澜拎着一个黑色相机包,戴棒球帽,素面朝天。她挥挥手,眼睛亮亮的:“走,我们先去图书馆。”

图书馆里仍然是那排蓝绿正合的公共电脑。两个人挨着坐,像两个放学后留校的学生。他把昨晚对比的两个文件翻出来,又把新增应急排口那页放大给她看。

“时间差十九天。”她点点头,“还要看线上线下的公示是否一致,还有线下有没有贴。”她拿出相机,对着屏幕拍了一张,又让他带着去县生态环境局的公示栏。公示栏在一楼大厅,玻璃反着灯光,公告贴得整整齐齐,却看不到“新增应急排口设置说明”。她又掏出手机,把现场照片拍下。

“晚上还走一趟?”她问。

“走。”他说。

夜里风大的时候,黑河像在发抖。两人沿着昨晚上游方向走。到了那个疑似排口的地方,灯光沿岸扫过去,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乳白色物。李砚蹲下,再次掏出温度枪,数字跳到29.4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