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家老井据说是明代所掘,井水清甜,特别适合调制瓷釉。但如今,沈愈打上来的水确实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化学品味。他想起上游十公里处的那家化工厂,去年曾发生过泄漏事故,虽然对外宣称已处理干净,但井水味道的变化是不争的事实。
早餐后,沈纪云从里屋抱出一摞泛黄的古籍,小心地摊在工作台上。
“这些都是沈家历代传下来的笔记和配方,”老人抚摸着书页,如同抚摸珍宝,“从今天起,你要把它们全部抄录一遍。不是为了备份,而是为了感受每一代传人在书写时的心得体会。”
沈愈翻开最上面一本,纸张脆薄,墨迹已淡。那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位先祖所著,详细记录了当时烧制冰裂纹的工艺,甚至还有对失败的反思。
“我抄录这些的时候,和你一般年纪。”沈纪云望着窗外,眼神悠远,“那时你曾祖父告诉我,沈家技艺的核心不在配方,而在心法。可惜我资质愚钝,参悟了一辈子,也没能完全领会。”
“心法是什么?”
“说不清,道不明。”老人摇头,“需要你自己在制作过程中体会。有人说是一种对材料的感知,有人说是对火候的把握,还有人说是制瓷时的精神状态。历代传人理解各不相同。”
沈愈开始抄录那些古籍。工作枯燥,却让他意外地静下心来。透过那些工整或潦草的字迹,他仿佛能看到历代先祖在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,感受到他们成功时的喜悦与失败时的沮丧。
午后,沈愈在抄录一本民国时期的笔记时,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。那位先祖在记录釉料配方时,特意在几种常见原料后标注了特殊符号,像是某种密码。
“爷爷,这是什么意思?”他指着那些符号问。
沈纪云凑近细看,皱眉思索良久:“记不太清了,好像是你曾祖父提过,这些符号代表的是材料的‘真名’。”
“真名?”
“嗯,古人认为万物有灵,都有真名。知晓真名,才能完全驾驭其特性。”老人笑道,“听起来很玄乎,可能就是某种品质分级吧。”
沈愈却留了心,继续翻看其他笔记,果然在不同年代的记录中都发现了类似符号,虽然形式略有变化,但基本规律一致。他将这些符号抄录下来,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。
几天后的一个傍晚,沈愈正在整理工作室,无意间碰落墙上一幅山水画。画轴滚落,从卷轴中掉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片。
拾起一看,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那些神秘符号,每个符号后对应着一种材料的名称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注释。纸片右下角,有一行小字:“万物有灵,知其性方能驭其神。沈氏冰裂纹之秘,尽在此中。”
沈愈心跳加速,他可能找到了破解沈家冰裂纹秘密的关键。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汽车引擎声。不一会儿,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,身后跟着几个助理模样的人。
“沈老师,好久不见!”男子声音洪亮,与工作室的静谧氛围格格不入。
沈纪云从里屋走出,面色一沉:“赵老板,你怎么又来了?”
被称作赵老板的男子笑容可掬:“还是为了那件事。我们集团真的很重视沈家冰裂纹这项非遗技艺,愿意投资五百万,共建传承基地。您只需要将技艺传授给我们指派的几位工艺师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