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这个男人叫陈默,32岁,是一家机械厂的工程师。那天他加班到深夜,路过便利店想买瓶水提神,却意外撞见了小林的消失。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拿走那包泡面,或许是恐惧让他想抓住点什么实在的东西,或许是潜意识里觉得这场消失和某种未知的规则有关,而那包泡面是唯一的线索。他快步走在空荡的街道上,背包里的泡面包装袋随着脚步轻轻作响,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,不真实得让他心慌。

同一时刻,全球的“蒸发”正以秒为单位疯狂蔓延,没有任何预兆,也没有任何规律,只在不同的角落留下相似的空洞。

孟买的贫民窟里,凌晨三点的巷子里还堆着前一天的废品,散发着腐烂的酸臭味。靠捡垃圾为生的老人卡里姆,刚从一堆废纸里翻出半块干硬的面包,面包上还沾着点灰尘。他小心翼翼地吹了吹,把面包递到孙子阿米尔嘴边——阿米尔已经两天没好好吃东西了,小脸蜡黄,眼睛却亮得让人心疼。阿米尔刚张开嘴,祖孙俩的身体突然同时变得透明,化作一串光斑,消散在堆满塑料瓶和旧纸箱的小巷里。只剩下那半块面包掉在地上,很快被一只路过的老鼠拖进了墙角的洞里。

东京的地下教室里,荧光灯嗡嗡地亮着,二十几个准备升学考试的学生正埋头刷题。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十点,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。坐在靠窗位置的女生佐藤,笔尖刚算出一道复杂的函数题,正准备写下答案,笔尖突然悬在纸上——她的手指开始变得模糊,紧接着,整个身体化作光斑。周围的同学还没反应过来,十几道身影接连消失,只留下满桌摊开的试卷,钢笔和橡皮散落在纸页上,有的试卷上还留着没写完的解题步骤,墨渍新鲜得像是下一秒就会有人继续写下去。

中国西南的大山里,天刚蒙蒙亮,背着书包的小女孩李娟正走在上学路上。山路崎岖,她穿着妈妈做的布鞋,踩在沾着露水的青草上,书包里装着一个煮鸡蛋,是奶奶特意给她留的早餐。她走到石板桥前,正要踏上第一块石板,脚步突然停住——她的身体像水汽一样蒸发,只留下地上的一串脚印,和书包里掉出来的鸡蛋,鸡蛋在石板上滚了两圈,摔破了壳,蛋黄和蛋清流在青苔上,很快被晨露稀释。

没人知道这场“蒸发”的规则是什么,直到后来幸存者们整理消失者的资料时才发现:所有在7月12日夜里消失的人,从出生到消失的那一刻,累计花费都不超过30万。这个数字像一道冰冷的门槛,把一部分人悄无声息地挡在了世界舞台之外。

最初的三天,世界还在维持着表面的平静。没人注意到便利店少了个不起眼的店员,贫民窟少了对没人关心的祖孙,地下教室少了几个埋头苦读的学生。城市依旧运转,地铁按时发车,超市正常营业,上班族们依旧在早高峰的人流里挤得喘不过气,仿佛那夜的“蒸发”只是一场错觉。

直到第四天清晨,失踪人口报告像雪片般堆满了警局的收件箱。东京警视厅的警官山田,一早上就收到了五十多份失踪报案,其中二十几份都来自同一所地下补习学校;孟买的警局里,贫民窟的居民们堵在门口,哭着诉说家人的消失;中国的派出所里,李娟的妈妈拿着女儿的照片,声音沙哑地问警察:“我的孩子只是去上个学,怎么就不见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