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学校里开始变得空荡,原本坐满学生的教室只剩下零星几个座位,老师站在讲台上,看着台下稀疏的人影,不知道该继续讲课还是该安抚学生的情绪;工厂的流水线因为缺人彻底停摆,汽车厂的组装线上,只剩下一半的零件,工人寥寥无几,机器的轰鸣声越来越弱,最后归于沉寂;便利店、超市里,货架开始出现空缺,没人补货,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,因为店员越来越少。

恐慌像决堤的洪水,在第五天清晨彻底淹没了所有城市。

城市居民抱着装满现金的包往郊区逃,汽车在凌晨的街道上排起了长队,车灯把路面照得如同白昼,引擎声里混着女人的哭喊声和孩子的尖叫声。他们觉得人少的地方更安全,觉得远离“文明”的喧嚣就能躲过未知的灾难。有人甚至把家里的家具都搬上了车,只想在郊区找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,哪怕只是一间废弃的农房。

可乡村的人却扛着麻袋往城里挤。拖拉机、三轮车、自行车堵在进城的公路上,人们攥着皱巴巴的钱,脸上满是焦虑。他们不知道城市里发生了什么,只听说城里有超市,有粮食,有药品,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:赶在超市被抢空之前,多囤点米、多抢桶油,不然一家人可能活不过这个月。

城乡之间的公路成了混乱的战场,出城的汽车和进城的农用车挤在一起,谁也不让谁。有人因为插队打了起来,有人因为争抢道路把车开到了田里,有人抱着钱袋坐在路边哭,不知道该往哪里去。

地铁站里,一个母亲抱着柱子哭喊失踪的孩子,她的孩子前一天早上还在地铁站和她挥手说再见,现在却杳无音讯;商场门口,一个男人对着空荡的柜台嘶吼,他的妻子是商场的售货员,消失在了工作岗位上,只留下一件掉在地上的工作服;留存于世的人们躲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“堡垒”里,有的把家里的门窗钉死,有的在门口放了桌椅当障碍物,不敢外出,也不敢让陌生人进来。

他们害怕自己会像那些消失的人一样,悄无声息地化作光斑;也害怕身边的人会因为恐慌暴起,抢走自己手里为数不多的物资。恐惧像一张无形的网,把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猜忌和警惕成了人与人之间唯一的联系。

各国政府也尝试重新恢复秩序。中国政府紧急调配物资,通过广播和电视告诉民众“不要恐慌,物资充足”;美国政府派出军队在街道上巡逻,试图维持交通和治安;日本政府成立了“失踪人口应对小组”,收集消失者的信息,希望能找到“蒸发”的规律。

可大量人口的消失让人们变得像蜷缩成一块的刺猬,内心的痛苦和恐惧用锋利的尖刺包裹着。政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送物资时,有人隔着门喊“不要进来,我们不需要”;军队在街道上巡逻时,有人从楼上往下扔石头,害怕他们是来“带走”自己的。任何一点触碰都可能引发激烈的冲突,恢复秩序的努力像投入洪水中的石子,连一点涟漪都没激起就消失了。

恐慌还没平息,经济体系的崩塌就接踵而至。

物流中断的第五天,超市货架上只剩下空包装,饼干盒、方便面袋散落在货位里,地面上满是被踩碎的零食;面包房的玻璃被砸得稀碎,烤箱里还留着烤焦的面包,却没人再去碰;菜市场里,摊位空了一大半,剩下的几个摊位前挤满了人,一棵白菜被炒到了几百块,却还是有人抢着要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