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
那块碎片,最终指向了母亲苏晚生前居住的老宿舍楼。
空气里弥漫着尘埃与旧时光混合的味道,沈知寒凭着模糊的记忆,径直爬上了吱呀作响的阁楼。
在角落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下,他翻出了一只锈迹斑斑的饼干盒。
盒子打开的瞬间,一封泛黄的信纸静静躺在里面。
是父亲沈怀瑾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,落款日期,正是她被捕入狱的那一天。
信里的字迹一如既往的沉稳,但最后一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仓促:“风起之前,已在桥底留钥。”信纸下,压着一串潦草的数字编号。
沈知寒盯着那串数字,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地方——市图书馆地下储藏室的档案柜序列。
他没有片刻犹豫。
当晚,他借着夜色潜入图书馆,却在通往地下室的铁门前被值班保安拦了个正着。
就在保安拿起对讲机准备叫人的千钧一发之际,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阴影里走了出来。
“别紧张,他是文化局派来突击检查保密档案的督查员。”赵春娥面不改色地亮出一个假证件,语气平静却不容置喙。
保安将信将疑,但还是放行了。
在赵春娥的掩护下,沈知寒顺利进入了B区库房。
按照信上的编号,他在第43号柜的最深处,摸到了一只冰凉的、被蜡封住罐口的陶罐。
罐子里没有钥匙,只有半张被烧焦的照片和一卷微型胶卷。
冲洗出的内容,足以掀翻整个报社,甚至这座城市。
沈知寒没有声张,他将胶卷内容匿名发送给了三个以犀利著称的独立自媒体平台,并设定了二十四小时后自动发布的指令。
做完这一切,他回到报社,状似无意地将手机“遗忘”在了茶水间。
果不其然,第二天上午,总编周正言紧急召集了所有高层,以掌握了“颠覆性新证据”为由,宣布封锁一切相关报道。
躲在会议室外的监控死角,沈知寒勾起一抹冷笑。
他早就料到周正言会检查他的手机,但那里面只有一个指向虚假服务器的路径,真正的数据备份,早已被他转移到了图书馆古籍修复室的恒温保险箱里。
鱼儿,上钩了。
当晚,风又起了,吹得江边的柳条疯狂摇摆。
沈知寒站在约定的桥下,等待那个能解开所有谜团的接头人。
身后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,他没有回头。
一个清冷的女声在他身后轻轻响起:“你不怕风把你也卷走吗?”沈知寒握紧了口袋里那另外半张照片,照片的触感滚烫。
他终于开口,声音被风吹得有些破碎:“怕,但我更怕风停了,还没找到你。”
4
风声灌入耳中,带来短暂的轰鸣。
沈知寒缓缓转身,堤坝上空空荡荡,哪里还有林晚的身影。
他心头一紧,快步走回她刚才站立的位置,目光疯狂扫视着周围。
没有呼喊,没有挣扎的痕迹,仿佛她只是凭空蒸发了。
忽然,他脚下踩到了什么硬物,硌得鞋底一陷。
他低下头,一截被踩扁的烟头嵌在湿润的泥土里,蓝莓味的香气若有若无。
是细支的,周正言常抽的牌子。
一个可怕的念头窜上心头。
可随即,他又否定了。
周正言为人谨慎多疑,从不亲自到现场踩点,更不会在这种荒郊野外留下这么明显的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