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釉色惊鸿·异国他乡的东方神韵
伦敦的深秋,总带着一种湿漉漉的忧郁。泰晤士河畔的风穿过学院古老的回廊,吹散了苏晚星额前的碎发,却吹不散她心头的烦躁。她站在个人工作室中央,对着眼前那件已初具雏形的毕业雕塑作品,秀气的眉毛紧紧蹙起。
那是一件试图融合东方写意与西方现代结构的抽象雕塑,泥胚呈现出挣扎与流动的形态,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——灵魂,或者说,一种能穿透文化壁垒的、直击人心的力量。材料的厚重感压抑了她想表达的灵动,技巧堆砌之下,内核却显得有些苍白。她已经修改了无数次, deadlines 逼近,焦虑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。
“不行,还是不对……”她泄气地放下手中的刮刀,揉了揉酸涩的手腕。导师的建议回荡在耳边:“晚星,你的技术无可挑剔,但或许你需要回到东方美学的源头去寻找那种‘神韵’,而不是浮于形式的借鉴。”
为了寻找那虚无缥缈的“神韵”,苏晚星又一次来到了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。她漫步在陈列着古老青瓷、白瓷的展柜间,那些温润的釉色、含蓄的纹样虽美,却带着历史的尘埃,遥远而静谧,无法直接点燃她现代创作的火花。
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,转角处一个不太起眼的现代艺术展区,一件展品猛地攫住了她的全部视线。
那是一件名为“雨过天青”的陶瓷雕塑。它并非传统器型,而是以一种极其现代、充满张力的抽象形态存在,仿佛山峦在云破日出那一刻的凝固,又似水滴即将坠入深潭瞬间的永恒。它的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感,最绝妙的是那通体的釉色——一种难以言喻的、纯净又深邃的蓝绿色,犹如雨后初晴的天空被完美地捕捉、融化,而后披覆于泥土之上。釉面光泽内敛,却仿佛有光从内部微微透出,静谧,却蕴含着磅礴的生命力。
苏晚星屏住呼吸,几乎是虔诚地靠近。标签上写着简单的信息:“《霁》,Jiang Yichen(中国)”。
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冲击着她。就是这种质感!这种将东方哲学里的“意境”与西方雕塑的“形态”完美结合的感觉!冰冷玻璃展柜内的作品,却仿佛有着灼人的温度,瞬间照见了她创作中的所有苍白。
她记下了那个拼音名字——Jiang Yichen。
机缘巧合,几天后在与导师的例行见面中,她再次听到了这个名字。导师得知她的困境,尤其听到她对那件“雨过天青”作品的描述后,惊喜地告诉她:“Jiang?他真是位天才!我记得他应皇家艺术学院邀请,正在他们那边做一个短期的工作坊和交流活动,好像就是这几天。晚星,你应该去听听看!”
这个消息如同暗夜中的一道光。苏晚星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查清了工作坊的时间和地点。
工作坊设在皇家艺术学院一间充满松节油气味的教室里,却因中间那个人的存在,仿佛隔出了一方静谧的天地。苏晚星赶到时,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,但她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演示拉坯的Jiang Yichen。
他坐在拉坯机前,微微低着头,侧脸线条清隽利落。一件简单的白色亚麻衬衫,袖口随意挽到手肘,露出清晰腕线和修长有力、沾着泥浆的手指。周围的空气嘈杂,他却仿佛置身事外,全部心神都凝聚在指尖。旋转的陶泥在他手中如同被驯服的活物,温顺地生长、变化,每一个弧度都精准而充满美感。阳光透过高窗落在他专注的眉眼和手中的泥坯上,那一刻,时间似乎都为他慢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