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忐忑,轻轻叩响了门环。来开门的是一个穿着围裙、手上沾着泥的年轻学徒,好奇地打量着她这个陌生面孔。
“你好,我找江以辰老师。”苏晚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从容。
学徒让她稍等,转身进去了。苏晚星站在门外,能听到里面隐约传来的拉坯机嗡鸣和轻微的敲击声,一种专注而宁静的氛围将她包裹。
片刻后,脚步声传来。江以辰出现在门口。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棉质T恤,同色系工装裤上沾着些许泥点,比在伦敦时更添了几分随意和烟火气,但那双眼睛依旧清冽,看到她时,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,似乎没料到她会出现在这里。
“江老师,冒昧打扰。我是苏晚星,之前在伦敦……”苏晚星连忙自我介绍。
“记得。”他打断她,语气平淡,没有多余寒暄,“有事?”
苏晚星立刻表明来意,希望能在他的工作室进行短期的学习访问,为她的毕业创作寻找灵感和真实的土壤。她语速不快,但条理清晰,眼神恳切而坚定。
江以辰听完,几乎没有考虑:“不方便。这里不是学校,不接待访学。”他的拒绝干脆直接,甚至带着一丝不近人情的冷淡。
苏晚星的心沉了一下,但并未放弃。她目光越过他的肩膀,望向工作室的院子,里面晾晒着各种坯体,架子上摆着半成品,角落堆着不同的矿料和釉桶。她的专业本能被激发,忽然指着一排准备入窑的素烧坯问道:“江老师,那些坯体用的是本地的高岭土和祁门瓷石配比吗?看色泽和质感,氧化铝含量似乎比市面上的标准泥料要高一些,是为了增加生坯强度,适应您作品中那些比较极限的造型吗?”
江以辰眸光微动,再次认真地看了她一眼。能一眼看出泥料大致配比并猜中用途的人,即使是行业内也不多。他还没回答,苏晚星又注意到一旁架子上几件釉色试片,其中一片呈现出美妙的裂纹效果。
“这是……茶叶末釉的变种?您是不是在基础配方里增加了草木灰的比例,并且控制了降温速度,才得到这种既带有传统韵味,又更具现代几何感的冰裂效果?”她的语气带着发现宝藏的兴奋和求证的热切。
这时,旁边那位开门的学徒忍不住插嘴,带着点惊讶:“师父,她说的好像跟您上次调试时说的一样哎!”
江以辰沉默了片刻,再开口时,语气虽依旧平淡,但那股拒人千里的寒意似乎消散了些许:“你学雕塑和艺术史?”
“是。但材料是基础。”苏晚星回答,同时从随身背包里拿出平板,快速调出几张照片,“这是我的部分习作,包括泥塑和一些材料实验。”
屏幕上展示的作品虽显青涩,但造型大胆,想法新颖,对材料的感知力异常敏锐。
江以辰的目光在她的作品上停留了片刻,然后又看向她因紧张而微微抿起的嘴唇和亮得惊人的眼睛。
“这里规矩多,要听话,不能添乱。”他终于松口,侧身让开了进门的路,“试用一周。”
苏晚星几乎要跳起来,强忍住激动,郑重地点头:“谢谢江老师!我一定好好学,绝不添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