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从顶端的破窗漏下来,照见墙角堆着的三个纸箱。最上面的纸箱敞着口,露出半杯冰美式——和监控里林晓雯喝的一模一样。
赵宁走过去,杯子底下压着一张纸条。泛黄的信纸上,字迹工整得像是用尺子比着写的:
"他们说,喝完这杯,就能看见真正的星星。"
2 数据背后的阴影
技术科的灯亮了整夜。
李明月盯着电脑屏幕,眼下浮着青黑。她在陈默的云盘里发现了加密文件,密码试了二十七个常用组合后,终于弹出一组照片——是星轨咖啡馆的平面图,重点标注了地下二层的位置。
"地下二层?"赵宁凑过来,"消防验收报告里没写这个。"
"所以我查了市政档案。"李明月调出另一份文件,"2012年这里要建商业综合体,施工时挖出过民国时期的防空洞。开发商申请回填,但审批记录显示...被驳回了三次。"
赵宁的手机在这时响起。是法医老陈的电话:"小赵,陈默的胃内容物检测结果出来了。除了冰美式,还有微量的氯丙嗪。"
"安眠药?"
"剂量不大,但足够让人意识模糊。"老陈的声音带着疲惫,"苏晴的指甲缝里也发现了同样的药物残留。"
赵宁挂了电话,看向窗外。天已经蒙蒙亮,星轨咖啡馆的霓虹招牌还没亮,像一只蛰伏的眼睛。
"去地下二层。"他说。
施工电梯发出吱呀的声响,李明月攥紧扶手。地下一层是停车场,墙皮剥落处能看到红漆写的"施工危险"。再往下,电梯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,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到了"-2F"。
门开的瞬间,一股潮湿的霉味裹着寒气涌出来。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墙面,赵宁倒吸一口冷气——整面墙都是密密麻麻的监控屏幕,每个屏幕里都映着不同的人:写字楼的职员、超市的收银员、送外卖的小哥...
"这些都是..."李明月的声音发颤。
"目标人选。"赵宁走到控制台前,屏幕上显示着"候选池"三个大字,"系统在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人:年龄25-35岁,月收入一万以上,无重大疾病史,社交账号活跃度中等..."
"为什么选这些人?"
赵宁的手指停在其中一个名字上:林晓雯。资料卡里除了基本信息,还有"近期心理测评显示轻度焦虑""每月至少三次心理咨询"的备注。他继续往下翻,苏晴的资料里有"家庭变故后情绪低落",陈默的是"职场PUA导致失眠"。
"他们在收集情绪数据。"李明月突然说,"星轨咖啡馆的点单系统会记录顾客的消费习惯,座椅下有心率传感器,连音乐播放列表都是根据实时情绪调整的。"
赵宁打开最后一个文件夹,里面是一段录音。苏晴的声音带着哭腔:"我真的撑不下去了..."然后是男声:"别担心,我们会帮你解脱。喝下这杯,你就自由了。"
"是他。"李明月指着屏幕上的侧脸,"星轨的老板周启明。"
警笛声从头顶传来时,赵宁的手机响了。是局长办公室的内线:"赵宁,周启明的律师团已经在局里了。他们说林晓雯是自愿离家出走,要求查看你的调查权限。"
赵宁挂了电话,望着控制台屏幕上不断滚动的"候选池"名单。最上面的新名字让他瞳孔收缩——是李明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