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静咨询了朋友中的心理学家,得知这是一种叫“电话诈骗受害者心理依赖”的现象——受害者在恐惧和焦虑中,会对诈骗者产生奇怪的信任和依赖,如同被洗脑一般。
“王警官”那边也在加紧攻势,语气从最初的客气变得越发严厉:“陈先生,您的配合态度有问题,我们已经注意到您的家人试图阻挠办案,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与犯罪活动有关联。如果您再不完成资金清查,我们将不得不对您和您的家人采取强制措施。”
恐惧笼罩了陈大爷。他不仅担心自己晚节不保,更害怕牵连子女。于是,他偷偷取出藏在家里的备用存折,又想办法补办了手机卡,终于找到机会将另一笔15万元转入了“安全账户”。
完成转账后,他长舒一口气,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,保护了家人。他等待着资金的返还和案件的澄清,但“王警官”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。
第一天,他以为警官在忙; 第二天,他担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; 第三天,他开始感到不安; 一周后,恐慌如潮水般涌来...
陈大爷终于向子女坦白了一切。陈静和陈伟没有责怪父亲,立即带他到公安局报案。
接待他们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赵警官。他仔细听完陈大爷的讲述,叹了口气:“老同志,您遇到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。这些骗子总部多在境外,专门针对老年人下手。”
陈大爷脸色苍白,双手颤抖:“可是,他怎么知道我的那么多信息?连我身份证号、有几个账户都知道?”
“现在个人信息泄露很严重,黑市上几毛钱就能买到一条完整信息。”赵警官摇摇头,“最近类似案件高发,我们已经成立了专案组。”
案件侦破过程漫长而曲折。警方追踪资金流向,发现钱款在到账后几分钟内就被分散转移到数十个账户,并在多地ATM机上被取现。监控显示,取款人都戴着口罩和帽子,明显是有组织的团伙作案。
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,警方注意到另一个类似案件的骗子使用的电话号码与“王警官”的号码属于同一虚拟拨号平台。顺藤摸瓜,警方发现这个诈骗团伙的洗钱中心居然就在邻省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,警方终于锁定了这个组织严密、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。他们不仅冒充公检法,还同时进行冒充客服退款、虚假投资等多种诈骗活动。
收网行动在凌晨展开,多地同步抓捕,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,查扣电脑、手机、银行卡一大批。主犯是一个27岁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,他搭建了整个诈骗系统并培训话务员。
在审讯中,主犯交代了他们专门挑选老年人下手的原因:“老年人重视名誉,害怕吃官司,而且往往有一定积蓄,又不太懂现代通讯技术的风险。”
陈大爷的30万元大部分已被追回。当警方通知这个好消息时,老人泪流满面,不仅因为钱失而复得,更因为卸下了心中的愧疚和耻辱。
“爸,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,重要的是您没事。”陈静握着父亲的手安慰道。
经历这次事件,陈大爷变得愿意学习防骗知识,还主动加入社区防诈骗宣传队,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其他老人。家庭关系也更加融洽,子女们更常回家陪伴老人,不再让他感到孤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