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就在这时,去白仙祠求仙露的妇人哭着回来了,手里拿着一个空碗,哽咽道:“白仙祠的仙露……不见了,神像前的供品也被打翻了,这可怎么办啊!”

周伯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颤声道:“仙露不见了?定是你这外乡人惊扰了白仙,白仙发怒了!”他指着沈岐,对村民们喊道,“把他抓起来,送到白仙祠赔罪!”

村民们虽然感激沈岐救了孩子,却更怕白仙发怒,纷纷围了上来。沈岐又气又急,正想辩解,突然看到炕边的角落里,有一只巴掌大的刺猬,浑身雪白,背上的棘针泛着淡淡的银光,正缩在那里,黑豆似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,嘴里还叼着一小块糕点——正是白仙祠供桌上常见的那种。

沈岐心中一动,明白了几分,却没说破,只是对周伯说:“周伯,若真是我惊扰了白仙,我随你们去白仙祠赔罪便是,但请先让我把孩子的病治好。”

周伯见他态度诚恳,又想到孩子还需他医治,便点了点头:“好,暂且饶你,若孩子有任何闪失,定不饶你!”

沈岐给孩子开好药方,又嘱咐了注意事项,才被村民们“押”着往白仙祠走去。白仙祠坐落在村子西头的半山腰,是一间破败的小庙,庙门虚掩着,里面摆着一尊用白玉雕刻的刺猬雕像,雕像前的供桌翻倒在地,供品散落一地,显然是被什么东西打翻的。

周伯让沈岐跪在雕像前磕头认错,沈岐却盯着雕像底座,若有所思。底座上刻着几行小字,记载着白仙祠的来历:百年前,棘针岭遭遇大疫,村民们死伤惨重,一只雪白的刺猬带着草药来到村里,治愈了众人,村民们便建了这座祠堂,奉其为“白仙”,世代供奉。

沈岐心中了然,这所谓的“白仙”,想必就是那只通人性的白刺猬。他对着雕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,心中暗道:“白仙若真有灵,还请莫要迁怒村民,沈某行医只为救人,并无冒犯之意。”

磕完头,他起身对周伯说:“周伯,我已赔罪,能否容我在村里暂住几日,等孩子彻底好转再走?我不要酬劳,只求一口饭吃,一个落脚之处。”

周伯犹豫了一下,看着沈岐救了孩子的份上,终究点了点头:“好吧,你就住在村东头的破磨坊里,记住,夜里别出门,更别去后山的棘针丛,那是白仙的地盘。”

沈岐谢过周伯,提着药箱往破磨坊走去。磨坊早已废弃,四处漏风,墙角结着蛛网,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还算能躺。他收拾了一下,刚坐下歇口气,就听到窗外传来“窸窸窣窣”的声音。撩开破旧的窗纸一看,只见一只雪白的刺猬蹲在窗台上,正是之前在妇人家看到的那只,嘴里叼着一株草药,放在窗沿上,然后对着他“吱吱”叫了两声,转身窜进了夜色里。

沈岐拿起草药,认出这是“惊风草”,正是治疗小儿急惊风的良药。他心中一动,看来这“白仙”,并非传说中那般凶神恶煞,反而通人性得很。

第二章 白仙显灵

沈岐在棘针岭住了下来,每日除了给小虎治病,便是在磨坊周围开垦出一小块荒地,种些草药。小虎的病在他的医治下日渐好转,村民们对他的态度也渐渐缓和,偶尔会有人送些粮食、蔬菜到磨坊,只是提起“白仙”,依旧满脸敬畏,不愿多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