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

李清照刚走进庭院,就有几个相熟的文人围了过来。“清照,你可来了!”一个穿着青衫的少年笑着说,“我们还以为你要迟到呢。这位是?”他看向林宇,眼中满是好奇。

“这位是林宇林郎,是我的好友。”李清照介绍道,“林郎,这位是张文远,他的诗作在汴京小有名气。”

林宇拱手行礼:“久仰张公子大名。”

张文远上下打量了林宇一番,嘴角带着几分轻蔑:“哦?不知林公子师从何人?有何佳作?”他见林宇衣着普通,又从未听过他的名字,便有些看不起他。

林宇还没开口,李清照就抢先说道:“文远,林郎的词作很有新意,只是他为人低调,不愿张扬罢了。今日诗会,咱们还是以诗会友,别问这些有的没的了。”

张文远见状,也不好再追问,只是哼了一声,转身和其他人聊天去了。林宇感激地看了李清照一眼,她轻声说:“别理他,他就是这样,总觉得自己了不起。咱们去那边看看,那里有很多名家的诗作。”

两人走到庭院的东侧,那里挂满了文人墨客的诗作,供众人品鉴。李清照一边看,一边和林宇讨论,时不时还会念几句自己喜欢的诗句。林宇则在一旁认真倾听,偶尔发表自己的见解,两人的想法常常不谋而合。

“林郎,你看这首诗,”李清照指着一首题为《秋夜思》的诗,“‘秋风入窗里,罗帐起飘扬。仰头看明月,寄情千里光。’写得真好,把秋日的思念之情写得淋漓尽致。”

林宇点头:“确实不错。不过我觉得,若在‘寄情千里光’后再加一句‘相思与君长’,或许能让思念之情更浓烈些。”

李清照眼睛一亮:“对啊!这样一改,意境确实更深远了。林郎,你真有才华。”

就在这时,诗会的主持人走上台,高声说道:“各位来宾,今日诗会,咱们以‘月’为题,不限体裁,大家可将自己的诗作写下来,交给我们,由几位名家点评,最优者可获得一套珍贵的文房四宝。”

众人闻言,纷纷拿起笔墨,开始创作。李清照也拉着林宇,找了个空位坐下。她沉思片刻,提笔在纸上写下:“髻子伤春慵更梳,晚风庭院落梅初。淡云来往月疏疏。玉鸭熏炉闲瑞脑,朱樱斗帐掩流苏。通犀还解辟寒无。”

写完后,她递给林宇:“林郎,你看看,写得怎么样?”

林宇接过纸笺,认真读了起来。词中描绘了少女伤春的慵懒与孤寂,意境优美,用词精致。他赞道:“写得太好了!‘淡云来往月疏疏’这句,把月夜的静谧写得活灵活现,‘玉鸭熏炉闲瑞脑’又透着几分雅致,不愧是你。”

李清照笑着说:“那你也写一首吧,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更好的。”

林宇深吸一口气,拿起笔,脑海中浮现出与李清照相处的点点滴滴,还有昨夜看到的月色。他挥笔写下:“汴河夜月照清愁,独倚兰舟思旧游。若问此情深几许,一川烟草满汀洲。”

写完后,他递给李清照,有些紧张地说:“我写得不好,你别笑话我。”

李清照接过纸笺,轻声念了出来。念完后,她抬起头,眼中满是惊喜:“林郎,你写得太好了!‘若问此情深几许,一川烟草满汀洲’,这句把思念之情写得如此深沉,比我的词更有韵味。你放心,咱们的词一定能得到好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