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的声音清脆如银铃,带着汴京少女特有的娇憨,林宇看着她明亮的眼眸,竟一时忘了说话。直到丫鬟轻轻咳嗽一声,他才回过神,连忙递上谢礼:“些许薄礼,不成敬意,还望小姐收下。若不是小姐相救,晚辈不知要在河边躺多久。”
李清照接过谢礼,笑着说:“公子太客气了。昨日我与姊妹在汴河旁采槐花,见你晕倒,总不能不管。对了,公子昨日摔得重不重?可有哪里不适?”
“劳小姐挂念,晚辈已无大碍。”林宇看着她关切的模样,心里暖暖的,“晚辈听闻小姐喜爱诗词,恰好晚辈这里有卷新刊的《文苑英华》,里面收录了许多名家诗作,或许小姐会喜欢。”
“真的吗?”李清照眼睛一亮,接过书卷翻开,指尖轻轻拂过书页,“我早就想寻这套书了,可惜书坊里一直缺货。多谢公子!”
看着她欢喜的模样,林宇忍不住笑道:“小姐若喜欢,日后晚辈若寻到好书,再给小姐送来。”
“那便多谢林郎了!”李清照笑得更甜了,“时辰不早了,母亲还在府中等我,我便先回去了。林郎若有空,可常来府中做客,咱们一起论诗作词。”
“一定!”林宇拱手相送,看着李清照的身影消失在李府大门后,心里满是欢喜——他与她的故事,终于有了开篇。
第二章 汴河槐花香,诗酒遇知音
自那日拜访李府后,林宇成了李府的常客。他时常带着新寻到的诗词集或精致的笔墨,去李府找李清照。李清照也乐意见他,每次他来,都会拉着他去府中的花园,或是在书房里,一起论诗作词,分享彼此的见闻。
这日,林宇听说城西的书坊新到了一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集,特意早起去买回来,揣在怀里就往李府赶。刚进李府大门,就听见花园里传来清脆的笑声,他循声走去,只见李清照正和几个姊妹在槐树下荡秋千,粉色的襦裙在空中扬起,像只飞舞的蝴蝶。
“清照!”林宇笑着喊了一声。
李清照听见声音,停下秋千,回头看见他,眼睛一亮:“林郎,你怎么来了?可是又带好书来了?”
“你猜?”林宇走上前,从怀里掏出词集,“城西书坊新到的《南唐二主词》,我想着你定喜欢,就给你买来了。”
“太好了!”李清照接过词集,迫不及待地翻开,“我早就想读后主的词了,听说这本收录了许多他的佚作。”她翻开一页,轻声念道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……”念到动情处,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,眼中泛起一丝伤感。
林宇知道,李煜的词多悲戚,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虽生活无忧,却已能体会词中的愁绪。他轻声安慰:“后主的词虽悲,却字字珠玑,能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深情。不过咱们今日难得晴朗,不该被愁绪扰了心情。我听说汴河旁的荷花开了,不如咱们去泛舟赏荷?”
李清照立刻点头:“好啊!我正好想尝尝汴河旁那家的莲子羹。”
两人带着丫鬟,坐上了一艘乌篷船。船夫慢悠悠地摇着桨,乌篷船顺着汴河缓缓前行。河面上满是碧绿的荷叶,粉色的荷花点缀其间,清风拂过,送来阵阵清香。李清照靠在船舷边,手里拿着《南唐二主词》,偶尔念几句,林宇则在一旁听着,时不时和她讨论词中的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