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,还是该听春桃的劝,多出来走走才是。
「可是苏小姐?」
一个温和清润的男声在一旁响起。
我吓了一跳,猛地睁开眼,戒备地看向来人。
男子一身青衫,身形挺拔,气质温文尔雅。
手中拿着一卷书,正有些歉然地看着我。
「在下唐突,惊扰小姐了。」
他后退半步,拱手一礼,「在下谢知远,家父乃太子少傅。方才见小姐似有不适,可是需要帮忙?」
他的目光清澈坦荡,带着真诚的关切。
谢知远?
我记起来了,前世似乎有过几面之缘,是个风评极好的谦谦君子。
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,我屈膝还礼。
「多谢谢公子关心,我无事,只是……只是出来透透气。」
他了然地点头,并未多问,反而温和地笑了笑。
「此处确实清静。在下也是嫌前面喧闹,偷溜出来寻个地方看书,不料扰了小姐清静,实在抱歉。」
「公子言重了。」
谢知远安静地站在不远处,目光落在摇曳的竹影上,神情平和。
「竹影扫阶尘不动,月穿潭底水无痕。」
我微微一怔。
这是前朝隐士的诗句,意在形容心境的澄明宁静。
不由接了下句,「水流任急境常静,花落虽频意自闲。」
谢知远的眼中掠过一丝讶异和惊喜。
「苏小姐也读过无云散人的诗?」
「闲来翻过几首。」
「无云散人诗如其号,心性淡泊,超然物外,甚是难得。」
谢知远语气中带着欣赏,很自然地与我谈论起诗词意境来。
从无云散人的生平,聊到其他几位隐士的作品,言语间满是对文学的热爱。
我静静地听着,偶尔插几句话。
我原本并不爱读书。
是为了萧珩之,才逼着自己捧起那些晦涩难懂的诗文。
只因为他曾随口提过一句「欣赏博学之人」,我便没日没夜地翻古籍、背诗篇,好像只有这样,才能换来他片刻的停留。
可他从未真正在意过。
不曾问我喜欢哪一句,不懂哪一章,更不关心我是否真的快乐。
我的努力,在他眼里一文不值。
而此刻,竟有人平和地与我交谈,不强迫、不评判,只是单纯地听我说……
这种感觉陌生得让人恍惚。
原来被尊重、被理解,是这样的滋味。
这是我轮回九世……第一次像个「人」一样,被平等地注视着。
8
自安国公府赏花宴后,谢知远温润谦和的模样,时不时浮现在我心头。
几日后,他竟特意差人送来一封手书。
信上言辞恳切,说京郊西山有片野生竹林,人迹罕至、清幽非常,问我是否愿意同去走走。
捏着那封信,我怔了许久。
前世那些年,我眼里只有萧珩之。
想见他一面,得费尽心思、步步为营,何曾被人这样真诚而平等地邀请过?
这邀请轻飘飘的,却像一块石头落进我死寂许久的心湖。
我犹豫再三,最终还是提笔回信:「愿往。」
也许,我是该走出那座困了我九世的牢笼。
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,过一过……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9
谢知远熟门熟路地领着我往竹林深处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