寅牌,城门未启,一匹“急脚递”已冲破薄雾。
刑部回文到:
“李桓私逃,金吾卫不得庇护;
着万年县、大理寺、教坊司三堂会审,明日辰时,御史台监审;
所需证物,连夜补齐。”
沈藏等的就是这句“补齐”。
他当庭递上“清单”:
“需冰窖钥匙一把、皇渠舟子一名、李桓亲兵队火盆一只;
另需——李桓本人。”
裴焕苦笑:“李桓在逃,如何到场?”
沈藏抬眼:“我自有办法让他自投罗网。”
三、火盆为饵
午后,沈藏放出口风:
“今夜子时,将在‘纸神祠’重验焦骨,以‘镜火互照’定冰冻时刻;
验毕,即封状呈御史台。”
又称:
“此法最怕‘南风’,若有人带火盆近镜阵,镜热骨焦,验状即废。”
消息随风,飘进隐藏的李桓耳中。
沈藏赌的是——
李桓习惯“以火灭迹”,必来烧骨;
只要当场逮住,便坐实“毁证”。
四、镜阵夜火
子时,纸神祠外枯槐飒飒。
六面铜镜中央,焦骨悬空,沈藏、谢南枝并十余衙役潜伏暗处。
更鼓三声,一条黑影悄然而入——
紫貂斗篷,铁火夹,正是李桓。
他先投石问路,见无动静,便抬火盆近镜阵。
火舌一映,六面镜同时反光,焦骨被照得通明,骨内“霜裂纹”瞬间扩大,
“啪”一声脆响,肋骨自断!
李桓大喜,以为功成,正欲收火——
沈藏自梁上跃下,一脚踢翻火盆,火星四溅。
衙役齐出,拔刀围成铁桶。
李桓怒吼:“沈藏,你诈我!”
“诈?我只是把镜子摆好,
火是你自己点的。”
铜镜尚有余温,镜背水汽凝成水珠,
沈藏以白棉纸拓印,水珠浸纸,显出焦骨放大影——
霜裂纹如树枝,枝梢齐齐指向火盆方向。
“此为‘骨指印’,
霜裂遇热,裂走逆痕,
可证:骨在火前,已深冻;
深冻之骨,必出自冰窖;
冰窖钥匙,由你保管。
李郎将,还有何说?”
李桓面色青白,却仰天大笑:
“沈藏,你赢了上半场,
可知下半场,比的是‘人命’?”
话音未落,祠外忽然火光大起——
十余名金吾卫亲兵,竟倒提火把,将纸神祠团团围住!
领兵者朗声喝:
“奉中尉令,接李郎将回营;
阻挠者,以‘谋逆’论!”
沈藏瞳孔骤缩:
对方竟出动“中尉亲火”,
要把李桓硬抢回去!
五、弦音再响
衙役人少,不敢硬挡。
李桓迈步欲走,忽听“叮”一声——
清越弦音,自镜阵中传出。
众人齐回首:
那枚缠在焦骨上的断弦,被火一烤,弦丝骤缩,
牵动悬骨,骨转镜照,
六面镜同时折光,竟在墙上投出一行字——
“亥夜二更,吾于冰窖,亲见李桓勒杀柳琼。”
字迹由裂纹与火光组成,
一笔一画,皆“骨温纹”走势,
如白骨亲手写下。
亲兵们一时愣住:
“鬼……鬼字?”
沈藏朗声:“非鬼,乃骨;
骨记温度,火显裂痕,
此为‘骨字’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