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民间老人常说:“湘西路,白天走人,夜里走‘客’;辰州符一响,活人别回头。”这话我是在凤凰古城的吊脚楼里听来的。那年我大三,学摄影的阿远,为了拍一组“湘西秘境”的毕业设计,背着相机闯入了雪峰山深处——那个地图上只标着“老司城遗址”的地方。

1 雨夜的“客人”

2012年深秋,湘西下了场连阴雨。我从吉首坐长途汽车到永顺,然后转摩的往山里钻,司机师傅在离老司城还有五公里的岔路口停了车,指着云雾缭绕的山路说:“里面没路了,而且……夜里别乱走,尤其别碰穿黑袍子的人。”

我笑他迷信,背着一个装着相机、三脚架和几件换洗衣物的登山包,踩着泥泞往山里走。雨丝混着山雾,把青石板路浸得油亮,两旁的吊脚楼歪歪扭扭,木窗棂上糊着的纸破了洞,风灌进去“呜呜”响,像有人在哭。

找到住处时天已擦黑,是一间挂着“湘西往事”木牌的客栈,老板是个干瘦的老头,姓麻,穿件对襟布褂,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,见我进来,眼皮都没抬:“住店?只剩最后一间了,在阁楼。”

阁楼矮得直不起腰,木楼板踩上去“嘎吱”响,窗户正对着后山的小路。我放下行李,刚想调试相机,就听见楼下传来麻老板的声音,压低了像蚊子哼:“今晚有‘客人’过,别开窗,别出声。”

“客人?”我扒着楼梯扶手往下喊,“这么晚还有人来?”

楼下没应声,只有火塘里柴火“噼啪”爆响的声音。我心里犯嘀咕,湘西赶尸的传说早有耳闻,难道是真的?好奇心压过了胆怯,我摸出相机,裹紧外套,悄悄掀开阁楼窗户的一条缝。

雨还在下,山雾浓得像化不开的墨。后山路的尽头,慢慢走过来一队人影。

打头的是个穿黑袍子的男人,背着手,步子迈得又稳又慢,手里端着个罗盘,罗盘上的指针在雾里微微发绿。他身后跟着五六个“人”,都穿着宽大的青布褂子,头戴斗笠,帽檐压得很低,看不见脸。

诡异的是,那些“人”走路的姿势——膝盖不打弯,直挺挺地往前挪,脚踝处缠着黄布条,每走一步,就发出“踢踢踏踏”的声响,像木头在地上拖。更吓人的是,他们之间用一根细麻绳连着,绳子绷得笔直,在雾里若隐若现。

“赶尸匠?”我心跳得像打鼓,赶紧举起相机,调大光圈,对着那队人影按下快门。闪光灯“咔嚓”一声亮,在雨雾里炸开一团白光。

就这一下,那队人影突然停了。

穿黑袍的男人猛然转过身,斗笠下的脸在雾里看不清,只觉得有双眼睛死死盯着我这边。他抬起手,对着我窗户的方向,不知做了个什么手势。

紧接着,我听见那些“客人”里,有个发出一声奇怪的“嗬”声,像是喉咙里卡着东西。其中一个“人”突然抬起头,帽檐滑落,露出一张青白的脸,眼睛是两个黑洞,直勾勾地盯着我的窗户。

“妈呀!”我吓得手一抖,相机差点掉下去,赶紧捂住嘴,缩回脑袋。

楼下传来麻老板的咳嗽声,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,像是往后门去了。我贴在门板上听,听见黑袍男人的声音,又冷又硬:“不懂规矩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