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苏老夫人抬起头,目光落在沈砚之身上,带着几分审视,随即露出和蔼的笑容:“沈公子年轻有为,果然一表人才。坐吧。”

沈砚之谢过,在石凳上坐下。丫鬟端上茶水,茶香清冽。

苏老夫人拿着玉簪,笑道:“沈公子的手艺,真是巧夺天工。这牡丹的形态,缠枝莲的纹路,都恰到好处,尤其是簪尾的‘婉’字,更是点睛之笔。”

“老夫人过奖了。”沈砚之谦逊道,“只是顺着玉石的纹理,稍加雕琢罢了。”

“话虽如此,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巧思,是做不出这般物件的。”苏老夫人顿了顿,话锋一转,“听闻沈公子是孤身一人?”

沈砚之微微一怔,随即点头:“家中小时候遭遇变故,只剩我一人。”

“可怜的孩子。”苏老夫人眼中露出怜悯之色,“那沈公子可曾婚配?”

沈砚之的脸颊微微发烫,下意识地看向苏婉清,却见她也正看着自己,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,连忙移开目光,低声道:“尚未。”

苏老夫人笑了笑,没有再追问,转而和他聊起了玉石的种类、雕琢的技巧。沈砚之没想到老夫人对玉石竟如此了解,两人相谈甚欢,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时辰。

临走时,苏婉清送他到门口。“今日多谢沈公子肯来,祖母很开心。”

“老夫人学识渊博,我也受益匪浅。”沈砚之看着她,鼓起勇气问道,“苏姑娘也喜欢玉石吗?”

“以前只是觉得好看,听你和祖母聊了之后,才发现其中竟有这么多门道。”苏婉清笑着说,“以后若是有不懂的地方,还望沈公子能多多指教。”

“乐意之至。”沈砚之心中欢喜,“若是姑娘不嫌弃,可随时来玉韵斋,铺里有不少关于玉石的古籍,姑娘可以翻看。”

“那太好了,多谢沈公子。”苏婉清的笑容愈发灿烂。

自那以后,苏婉清便时常来玉韵斋。有时是来请教玉石相关的问题,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,看着沈砚之雕琢玉器。沈砚之的作坊里,渐渐多了一丝人气,他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沉默寡言,偶尔会和苏婉清聊起自己雕琢时的想法,或是讲一些玉石背后的故事。

苏婉清聪慧灵动,总能很快理解他的意思,有时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,让沈砚之刮目相看。两人之间的气氛越来越融洽,一种微妙的情愫,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滋生。

3 风波骤起

沈砚之和苏婉清的来往,渐渐被苏州城内的人知晓。苏家世世代代在苏州为官,是当地的名门望族,而沈砚之只是个孤苦无依的玉器匠人,两人的身份差异悬殊,自然引来了不少议论。

有人说苏婉清自降身份,与一个匠人来往,有失大家闺秀的体面;也有人说沈砚之痴心妄想,想攀附苏家。这些流言蜚语,很快便传到了苏婉清的父亲苏知府耳中。

苏知府为官清廉,但思想传统,十分看重门第观念。得知女儿竟与一个玉器匠人走得如此之近,顿时勃然大怒,将苏婉清叫到书房,严厉斥责:“婉清,你可知错?苏家乃是书香门第,你身为苏家的女儿,怎能与一个身份低微的匠人厮混?传出去,岂不是让人笑话!”

苏婉清抬起头,眼神坚定:“父亲,沈公子虽出身平凡,但他品行端正,才华横溢,并非旁人所说的那般不堪。女儿与他只是朋友,并无不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