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簪记
1 烟雨逢君
乾隆二十七年,江南梅雨缠绵。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旁,坐落着一间名为“玉韵斋”的玉器铺。铺主沈砚之,是个二十有三的年轻男子,生得眉目清俊,一手琢玉技艺更是出神入化,只是性情冷僻,寻常时候只在铺后作坊里钻研手艺,鲜少与人应酬。
这日午后,雨丝如织,铺外的青石板路被浸得油亮。沈砚之正在作坊里打磨一枚玉簪,忽闻铺前伙计阿福的声音传来:“沈公子,有位姑娘来选玉,说是要给家中长辈做寿礼。”
沈砚之头也未抬,淡淡应道:“让她自行挑选,看好货品便是。”他向来对买卖之事不甚上心,只痴迷于玉石的纹理与雕琢的巧思。
片刻后,阿福却又跑了进来,脸上带着几分为难:“公子,那位姑娘说想要一块成色上乘的和田玉,还要您亲自设计雕琢,说只有您的手艺才配得上她要送的人。”
沈砚之手中的刻刀顿了顿。苏州城内,知晓他手艺的人不少,但敢指名要他亲自出手的,却寥寥无几。他放下刻刀,擦了擦手上的玉粉,起身走向前铺。
铺内,一位身着月白旗袍的女子正站在柜台前,身姿窈窕,乌黑的长发松松挽成一个发髻,只用一根素银簪子固定。她背对着门口,正专注地看着玻璃柜中的玉器,雨声落在屋檐上,衬得她身影愈发清丽。
“姑娘要选和田玉?”沈砚之的声音清冷,打破了铺内的寂静。
女子闻声回头,一双杏眼清澈如水,目光落在沈砚之身上时,没有寻常女子的羞怯,反而带着几分审视与好奇。“你就是沈砚之?”
沈砚之微微颔首:“正是。不知姑娘要雕琢何种物件?送给长辈,需得寓意吉祥才好。”
“我要做一支玉簪,”女子语气坦然,“簪头雕成牡丹样式,簪身刻缠枝莲纹,还要在簪尾隐秘处刻上一个‘婉’字。”她说着,从随身的锦袋中取出一块用软布包裹的玉石,递了过来,“这是我带来的和田玉籽料,劳烦沈公子费心。”
沈砚之接过玉石,入手温润,质地细腻,确是难得的好料。他抬眸看向女子:“姑娘贵姓?何时需要取货?”
“姓苏,苏婉清。”女子答道,“三日后便是我祖母的寿辰,不知沈公子能否赶得及?”
三日内雕琢一支工艺复杂的玉簪,时间颇为紧迫。但沈砚之看着手中的玉石,又看了看苏婉清眼中的恳切,竟鬼使神差地应了下来:“可以。三日后午时,姑娘来取便是。”
“多谢沈公子。”苏婉清脸上露出一抹浅笑,如雨后初绽的梨花,清丽动人。她微微颔首,转身撑着油纸伞,消失在朦胧的雨雾中。
沈砚之站在铺门口,望着她的背影,直到那抹月白色彻底融入雨巷深处,才回过神来。阿福凑上前来,笑道:“公子今日倒是破例了,往常就算是知府大人来求,您也不肯这般赶工呢。”
沈砚之收回目光,将那块和田玉揣入怀中,淡淡道:“玉是好玉,不能辜负。”说罢,便转身回了作坊,关上了门。
接下来的三日,沈砚之几乎不眠不休,全身心投入到玉簪的雕琢中。他先仔细研究玉石的纹理,根据其自然形态设计簪型,再用细如牛毛的刻刀一点点勾勒牡丹的花瓣,每一片都层次分明,栩栩如生;缠枝莲纹蜿蜒曲折,线条流畅,与牡丹相得益彰;最后,他在簪尾不起眼的地方,细细刻上了一个“婉”字,字体娟秀,恰到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