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点开通讯录,找到了一个号码拨了过去。
4.李伟的劝告
李伟,我大学同学,现在在本地一家报社做社会新闻版块的编辑,人脉杂,胆子大,对这种奇闻异事有着狗一样的嗅觉。
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,那边背景音嘈杂,像是在某个喧闹的场合。“喂?苏大记者,难得主动找我啊,有什么指示?”他半开玩笑地说,声音里带着点喘。
“伟哥,在哪嗨呢?方便说话吗?”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。
“路边摊撸串呢,啥事你说,除了借钱!”
我深吸一口气,压低声音:“问你个事儿,你跑社会新闻的,知不知道一年前槐安路那边,是不是出过一起车祸,死了个快递员?”
电话那头的喧闹声瞬间小了不少,像是李伟走到了安静的地方。“槐安路?快递员?”他沉吟了一下,“好像……有点印象。是不是那个晚上送件,被泥头车撞了的?挺惨的,听说……诶,你突然问这个干嘛?撞鬼了?”
他的玩笑话此刻听来格外刺耳。
我喉咙发干:“可能……真的有点邪门。你知道那个快递员叫什么?具体是哪个公司的?还有,他生前是不是负责东城区这片?”
“这我哪记得那么清楚,都一年前的老黄历了。”李伟嘟囔了一句,但记者本能显然被勾起来了,“等等,我好像有点印象……当时那事儿处理得有点悄无声息,公司那边赔没赔钱都不知道。
你等等,我帮你问问一老交警,他可能清楚。不过你得告诉我,到底怎么回事?”
“等你问到确切消息再说。特别是他生前住在哪,能不能搞到地址?”我的心跳得厉害。
“卧槽,你要干嘛?上门查水表啊?”李伟惊讶道,“行,你等着,我这就打电话问。
不过苏媛,我可提醒你,槐安路那片……邪性得很,老城区要拆了,没几户人住了,乱七八糟的传说多了去了,你最好别瞎凑热闹。”
“什么传说?”我立刻追问。
“还能有什么,老掉牙的‘阴兵借道’、‘鬼市’之类的呗,说以前那儿是个乱葬岗,晚上经常能听到奇怪的声音,看到不该看的人影。
特别是槐安路44号那一片,据说以前是个义庄,后来改建的居民楼,根本没人愿意住那边了,钉子户都没几个。”李伟的语气半真半假,但其中的警告意味是真的,“你到底惹上什么了?”
“你先帮我问。”我没有回答,挂断了电话。
放下手机,房间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
窗外天色渐暗,灰蓝色的暮霭弥漫开来,吞噬着城市的轮廓。我抱着胳膊,感到一阵阵发冷。
阴兵借道?鬼市?义庄?
C先生那张我从未真正见过的脸,似乎在越来越浓的夜色里,慢慢浮现出来,模糊,却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执拗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每一秒都拉长了我的焦虑。
终于,手机屏幕亮起,李伟的名字跳跃起来。
我几乎是秒接:“怎么样?”
电话那头,李伟的声音失去了之前的戏谑,变得异常严肃,甚至带点不易察觉的紧张:“苏媛,我问到了。那个快递员叫CXX,没错。生前是XX快递公司的。一年前晚上十点左右,在槐安路附近被撞,当场就没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