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阿宛……宋应城默念着这个名字,指尖在怀中的玉佩上摩挲。不是阿韶,可那眼神,那小动作,为何让他如此熟悉?

几日后,宫中突发时疫,先是几个杂役太监上吐下泻,接着蔓延到各宫,连淑妃也染了病,太医院束手无策,一时间人心惶惶。

就在众人焦灼之际,一个身着月白长衫的女医突然出现在宫中,自称萧若,是隐世医者的弟子,愿为锦国效力。她医术确实精湛,开出的药方看似平常,却一剂见效,不过三日,时疫便被控制住了。

皇帝龙颜大悦,特许萧若在宫中行走,随时为各宫诊脉。宋应城因上次护驾有功,得了皇帝赏赐的一壶御酒,恰在御花园撞见萧若为一位宫女诊脉。

他远远站着,看萧若伸出手指搭在宫女腕上,日光透过她月白的衣袖,照出纤细的手腕,而搭脉的右手无名指,又习惯性地微微蜷起,与那日的宫女阿宛,与记忆中的阿韶,重合在了一起。

待萧若诊完脉,宋应城走上前,故作随意地问:“萧医官年纪轻轻,医术竟如此高明,不知师从何处?”

萧若转过身,脸上带着淡淡的疏离,眉目比阿宛清丽,却少了那份怯懦,多了几分清冷。“家师性情淡泊,不愿透露姓名,宋侍卫见笑了。”

“方才见医官诊脉时,无名指似乎有些不适?”宋应城紧盯她的眼睛。

萧若指尖微顿,随即坦然一笑:“许是常年握针的缘故,留下些小毛病,算是医者通病吧。”她语气自然,眼神没有丝毫闪躲,仿佛他的疑问不过是寻常寒暄。

宋应城心中疑窦更深。他记得阿韶小时候爬树掏鸟窝,摔下来磕伤了无名指,从此那根手指便总习惯性地蜷着。这“医者通病”的说辞,未免太巧了。

他还想再问,萧若却微微颔首:“宋侍卫若无他事,妾身还要去给淑妃复诊,先行告辞。”说罢,转身离去,月白的衣袂在风中飘动,像一只即将展翅的白鹤,却又带着拒人千里的寒意。

宋应城望着她的背影,怀中的玉佩似乎又烫了几分。阿宛,萧若,这两个身份迥异的女子,为何都带着阿韶的影子?是他太过思念,产生了幻觉,还是……红墙深处,有人在刻意扮演?

时疫平息后,萧若便在宫中销声匿迹,仿佛从未出现过。宋应城派人查过,只知她离宫后去了西市,开了家名为“晚来”的酒肆,竟成了都城小有名气的去处——不为酒菜,只为萧娘(客人们对萧若的称呼)总能说出些宫廷秘闻,引得各路权贵子弟争相追捧。

这日,宋应城接到密令,皇帝怀疑晚来酒肆是传递情报的据点,命他暗中查探。

暮色四合,西市的灯笼次第亮起,晚来酒肆的幌子在风中摇曳,“晚来”二字被灯笼照得朦胧,像一句未完的叹息。宋应城换了身便服,走进酒肆,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酿的甜香,与宫中的御酒截然不同,带着江南水乡的温润。

萧娘正坐在吧台后,一身素色长裙,长发松松挽起,比在宫中时多了几分烟火气。她抬眼望见宋应城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随即笑了:“这位客官面生得很,想来点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