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:岁月为证
市公证处明亮的灯光下,红底照片上的两人显得格外青涩。二十岁的南风下颌线清晰,依旧带着少年人的冷峻,只是眼角眉梢藏不住笑意。二十岁的沈一笑得眉眼弯弯,将头微微倾向身边的少年,仿佛要将整个青春都装进这张方寸之间的照片里。钢印压下,“咚”的一声轻响,仿佛为他们长达十八年的相伴光阴盖下了一个永恒的注脚。朋友圈瞬间被点赞和祝福淹没。“英年早婚啊南风!”“从校服到婚纱,我又相信爱情了!”……跳跃的评论像是一场喧闹的庆典,庆祝这对青梅竹马终成眷属。
那一刻,沈一也觉得,两千多个日夜的异地坚守,所有深夜的思念和独自咽下的委屈,都拥有了最完满的归宿。她轻轻握住南风的手,指尖相扣,以为握住了整个未来。她记得高三那年图书馆书架后那个带着薄荷清香的初吻,记得被班主任发现时两人通红的脸颊和慌乱的心跳,记得双方家长被请来时眼中复杂的情绪——她母亲的忧虑,他父亲那仿佛“自家白菜被猪拱了”的愤怒,以及最终那份无奈的默许。“就算天南海北,我们也永远不会走散。”
高考结束那晚,南风牵着她的手,在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,星光落在他清澈的眼底,亮得惊人,“等我研究生毕业,我们就办一场最盛大的婚礼,让所有人都见证。”年轻的誓言,总是说得那么轻易又那么坚定,仿佛只要足够相爱,就能抵挡世间一切风浪。
(一) 北地的梧桐与无声的僵局
北京的秋来得又早又急,仿佛一夜之间,大学校园里的梧桐叶就染上了灿金,然后迅速地凋零、枯卷。沈一抱着厚厚的教案走出文学院大楼,一阵冷风卷着枯叶打在她身上。她裹紧风衣,习惯性地拿出手机。屏幕干净,没有新消息。置顶对话框的最后一条信息,停留在她昨天傍晚发出的:“降温了,你那边呢?记得加衣。”后面跟着一个可爱的小太阳表情。没有回复。南风的头像是一张夜景下的实验室窗影,沉默地悬在那里,像一口深不见底的井,投下石子,也听不见回音。这已经是博士开题后的常态。他的世界被无尽的文献、数据和实验填满,容不下丝毫喘息,自然也容不下远在两千公里外、生活琐碎平凡的她的只言片语。回到租住的小公寓,冷清得能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。这份冷清,在她硕士毕业选择留校任教时,曾被命名为“独立的开始”,而如今,更像是一种无言的惩罚。她曾无数次憧憬过两人在北京构筑的小家,却没想到,大多数时间只有她一个人守着这份憧憬。
厨房灶台上还放着上周她尝试学着给他煲汤却失败的砂锅,里面甚至隐约还有一丝糊味。她叹了口气,打开冰箱,拿出速食意面。一个人吃饭,总是凑合。手机突然震动,她的心也跟着一跳。抓过来一看,眼底刚亮起的光瞬间熄灭。是学院工作群的通知。不是他。她点开那个灰色的头像,打字:“晚上吃饭了吗?”想了想,又删掉。换成:“今天累不累?”感觉像没话找话,又删掉。最后只发出去一个简短的:“在干嘛?”等待的几分钟变得格外漫长。她盯着屏幕,直到它自动暗下去。终于,提示音响起。南风:“刚出实验室。很累,回头说。”六个字,加一个句号。像一把冰冷的刻刀,精准地削掉了她所有试图分享日常的欲望。她原本想告诉他,今天她课上有个学生回答的问题特别精彩,想告诉他食堂新出的糖醋排骨味道不错,想告诉他北京一夜入秋,满地落叶很像他们高中校园秋天的样子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