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开始尝试互动,比如笨拙地扔一个纸团给我。纸团很无趣,缺乏羽毛或铃铛等高级元素,但为了鼓励她的互动行为,激活她的积极情绪,我还是会展示一下我卓越的扑跃技巧给她看。
她看到我追纸团时,身上的低能量酸涩味会暂时性减弱几秒,瞳孔亮度提升约 15%。有效。行为记录:需加强互动游戏引导。
她睡眠质量依然欠佳。
深夜我能听到她在床上辗转反侧,呼吸浅而急促。窝在床头柜的软垫上远程输出呼噜波,效果似乎已达上限。
今晚尝试战略升级:直接窝在她枕边区域。我的体温和更直接的呼噜声振动应能更高效地作用于她的头部区域,理论上能更好舒缓神经。
风险:可能被无意识手臂压迫。评估:风险可控,收益潜在巨大。执行:成功潜入枕边区域。她动了一下,没有醒来,反而无意识地将手搭在了我的身侧。没有推开。
体温传输稳定,呼噜波持续输出。监测到她的呼吸逐渐加深、变缓。成功。明天可继续此策略。
【人视角-一周后】
晨星似乎……越来越粘人了?或者说,是我越来越习惯它的存在了。
它不再总是待在它的垫子上,而是喜欢跳上沙发,紧挨着我趴着。有时候我看书,它就窝在我腿边睡觉,肚子随着呼吸一起一伏,像一个温暖的、有生命的小靠枕。
它的重量和温度透过布料传递过来,奇异地让人安心。它好像能感知我的情绪。
有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心情格外低落,回家后话都不想说。它没有像往常一样玩纸团,而是跳上沙发,用它毛茸茸的脑袋使劲蹭我的手,喉咙里发出极其响亮的、几乎像摩托车引擎一样的呼噜声,然后直接在我腿上躺下,把最柔软的肚皮露出来(虽然只露了一下下)。
我受宠若惊地摸了摸它的头。它居然……是在安慰我吗?那一刻,鼻子有点发酸。不是因为难过,而是因为……一种被理解的温暖。
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,原来还有一个小生命在意我的情绪。我开始期待下班了。下班路上,我会特意绕去宠物店,给它买不同口味的猫条和小玩具。结账时,店员笑着问我:「给家里主子买的?」我愣了一下,才反应过来「主子」指的是晨星。
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,心里却泛起一丝奇妙的、拥有着什么的满足感。开门的时候,我会下意识地屏息倾听,会不会有轻轻的脚步声跑到门边来?
【猫视角-一个月后·能量危机】
警报!今日林晚回家时的能量场极度异常!浓烈的沮丧、伤心、自我否定气息几乎掩盖了她本身的味道,能量指数跌破安全阈值!危险!
她甚至没执行标准的回家流程(放包、换鞋、给我添粮),就直接像失去所有支撑一样瘫倒在沙发上,身体微微蜷缩,能量场剧烈波动,伴有轻微湿气(疑似眼泪)。
最高级别应急响应启动!我立刻放弃正在啃的猫抓板,冲到沙发边。
先用脑袋猛烈蹭她的手和手臂,释放「安心」信息素。然后将全身重量靠压在她的小腿上,实施「重力安抚」。同时,将呼噜发生器输出功率调整至最大档,发出稳定、强劲、不容忽视的低频摩托引擎式呼噜声,试图用声波振动稳定她崩溃的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