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朱由崧回到龙椅,【洞察】扫过殿中,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:东林党人暗自松气,苍青气柔和了些许;马阮党羽面露愤懑,灰气却不敢再放肆;武将队列中,黄得功的血煞气带着几分赞许,而刘泽清的气血中则藏着观望的浑浊。

“很好。” 他心中暗忖。这一手 “抑马抬袁”,既收拢了部分清议之心,又试探出了马阮党羽的底线,更让东林党看到了 “帝党” 的中立姿态 —— 正如现代商业中 “平衡各方、试探深浅” 的谈判技巧,在权力场同样适用。

朝会后半段,马士英的党羽李沾出列,请求论 “定策功”,为自己与马士英加官进爵。“陛下,臣等拥戴陛下登基,安定江南,恳请陛下论功行赏,以慰功臣之心。” 李沾周身灰气中带着贪婪的黑气,显然早已与马士英串通。

朱由崧看着李沾,又扫向马士英 —— 其宦煞之气中竟泛起期待的红光。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却故作温和:“李卿与马卿拥戴有功,自当嘉奖。” 他抬手道,“升李沾为都察院左都御史,马士英进少保,加朱国弼保国公。”

“臣等谢陛下隆恩!” 李沾与马士英连忙跪拜,灰气与宦煞之气交织成一片浑浊的喜色。朱由崧却在心中记下了这两人的气运 —— 李沾的灰黑之气已深入骨髓,马士英的宦煞之气更是与龙气形成了尖锐的对立,这些人,皆是日后必须清除的毒瘤。

散朝后,朱由崧回到御书房,屏退左右,只留下心腹太监王承恩 —— 他周身萦绕着纯粹的银白色忠气,是穿越后第一个经龙气符验明忠心的人,所有崇祯以后,明皇身边信任的大太监都叫王承恩。

“王承恩,取舆图来。” 朱由崧走到案前,指尖划过江北防线,【洞察】仿佛已穿透时空,看到多尔衮的妖氛与李自成的魔煞正在北方交织。

王承恩铺开舆图,低声道:“陛下,马大人刚派人送来密信,言‘清虏已破李自成,可遣使臣通好,共灭闯贼’。”

“联虏平寇?” 朱由崧冷笑,拿起案上的朱笔,在 “北京” 二字上重重一画,“这正是马阮之流的短视!多尔衮狼子野心,灭了李自成,下一个便是江南。” 他顿了顿,语气添了几分狠厉,“传朕旨意,命左懋第为使臣,携白金十万两、币帛五万匹北上,名义上通好清虏,实则探查其虚实,联络北方忠义之士。对外,便称朕欲‘联虏平寇,共复中原’。”

王承恩心中一惊,随即躬身领旨:“陛下深谋远虑,奴才这就去办。”

“还有一事。” 朱由崧转身,龙气在周身凝聚,眼中闪过属于霸者的锋芒,“你暗中挑选羽林军中气血凝练、忠气纯正者,组建‘龙骧卫’,由你直接统领。记住,只许忠于朕一人,凡马阮、东林党羽的动向,哪怕是私下饮酒,也要一一记下。”

他走到窗前,望着南京城上空晦暗的龙气,声音冰冷如刀:“王承恩,你记住 —— 如今的江南,看似安稳,实则党争如毒藤,已将龙气缠死。东林空谈误国,马阮贪腐弄权,这些人都是吸食国本的蠹虫。”

“朕要肃清朝纲,必先除这些内患;要重整河山,必先让龙气复苏。” 朱由崧的指尖凝聚起一缕微弱却坚定的龙气,“对外,‘联虏平寇’是缓兵之计;对内,凡结党营私、损耗国运者,皆为国贼。朕必除之,一个不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