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

城里的契丹兵没了主将,又被静塞军分割包围,有的投降,有的顽抗,不到一个时辰,邺城就被拿下。天刚亮,赵彦章让人在城中心的空地上架起大锅,煮起了热粥,百姓们扶老携幼赶来,捧着碗,眼里含着泪:“将军,您可算来了!”

小石头捧着一碗粥,跑到赵彦章面前:“将军,您快喝,这粥香得很!”

赵彦章接过粥,刚要喝,帐外传来王承业的声音:“将军,有位自称后晋宗室的人求见,说叫石重睿,是先帝的侄子。”

赵彦章心里一动——后晋虽灭,但宗室还有号召力,若能迎他为帝,既能安抚中原旧臣,又能名正言顺地号令诸侯。他放下粥碗:“请他进来。”

石重睿穿着一身旧朝服,虽有些落魄,却不失气度。他走进来,对着赵彦章一揖:“将军救了邺城,救了中原百姓,重睿感激不尽。如今契丹内乱,中原无主,还请将军扶我登基,以安天下民心。”

赵彦章看着石重睿,又看向帐外喝粥的百姓,忽然明白——他要的不是自己当皇帝,是让中原安定。他扶起石重睿:“殿下放心,末将愿扶您登基,国号仍为晋,定都邺城。但眼下,我们要做的,是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,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热粥。”

三日后,石重睿登基,封赵彦章为“兵马大元帅”,总领全国兵权。消息传开,各地的后晋旧部纷纷归附,连凤翔节度使、河中节度使都派人送来降表——他们知道,赵彦章手握重兵,又得民心,跟着他,比割据一方强。

只有北汉的刘崇不服,派人送来书信,骂赵彦章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要和他决战。赵彦章看完书信,笑了笑,递给李虎:“刘崇想打,那就打。等平定了北汉,这中原,就真的太平了。”

他走到邺城城头,望着脚下的城池——百姓们在街头摆摊,孩童们追逐嬉戏,粮店里的粮食堆得冒尖。他想起父亲的话,想起澶州的雪,想起徐州的麦,想起淮河的水,忽然觉得,一统天下的路,已经走了大半。

而此时的北汉太原城,刘崇正对着地图发怒:“赵彦章算什么东西!传旨,整兵五万,攻打潞州——我要让他知道,这中原,不是他想定就能定的!”

他不知道,邺城城外,赵彦章的静塞军和横江军已列好阵,步人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骑兵的马蹄踏得尘土飞扬——这一次,赵彦章要让所有割据势力知道,中原大地,再容不得战乱,再容不得百姓受苦。

铁马定中原

6 潞州伏击

潞州城外的马鞍山,秋草已黄,风一吹,草浪里藏着的兵甲寒光一闪而过。赵彦章趴在土坡上,望着远处的北汉军队——刘崇的五万兵马排成长队,骑兵在前,步兵在后,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,马蹄声震得地面发颤。

“将军,刘崇的先锋是他的义子刘钧,带了一万骑兵,号称‘黑云长剑都’,据说战斗力极强。”王承业凑过来,指着队伍前端的银甲骑兵,“他们直奔潞州南门,像是要一举破城。”

赵彦章眯起眼,看向马鞍山另一侧的峡谷——那里是刘崇的必经之路,谷口狭窄,两侧是陡峭的山壁,正是设伏的好地方。他转头看向身边的潞州百姓张老栓:“老栓叔,您说的粮道,确实在峡谷后面的小河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