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——1. 糖霜与电流——

2035年,春。

北京的三月依旧带着料峭寒意,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“元像空间”大楼却像一座永不降温的温室。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蓝光,内部,无数服务器在低鸣,数据如血液般在光纤中奔流。这里是“元像科技”的总部,全球最顶尖的具身智能研发机构,其最新一代产品“灵境”系列仿真机器人已悄然进入高端家庭服务、心理疗愈与陪伴市场。

但对陆诗涵来说,元像科技只是她每天通勤路上的一道风景。她更熟悉的,是《星穹之约》——一款融合了开放世界探索、情感模拟与星际战争的全息社交游戏。

陆诗涵,30岁,元像科技量子算法部高级工程师。2005年生于江苏苏州,典型的理工女,逻辑缜密,理性至上。她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,博士阶段专攻神经形态计算与类脑芯片,是公司“灵境”项目底层算力架构的核心设计者之一。她从不认为自己浪漫,但同事们总笑称她是“用代码写情书的人”——因为她写的算法,总带着一种近乎诗意的简洁与效率。

她生活规律,作息精确到分钟。每天6:30起床,7:00晨跑三公里,8:00抵达公司,晚上9:30离开。周末要么在实验室调试模型,要么窝在朝阳区那间极简风格的公寓里,戴着全息头显进入《星穹之约》。

游戏里,她扮演“星语者·诗”,一位拥有星图解读能力的流浪科学家。她不热衷战斗,却痴迷于探索那些隐藏在星云背后的古老文明遗迹。她的飞船“零号实验室”是服务器里最古怪的存在——舱内堆满了虚拟的电路板、手写公式草稿和一杯永远冒着热气的虚拟咖啡。

直到那天,她在“织女星环”坐标发现了一处被尘埃遮蔽的信号塔。

她靠近时,信号塔突然激活,一道身影从光柱中走出。

“你也是来找‘记忆残片’的?”那人问,声音清朗,带着一丝少年气的笑意。

他叫“星尘旅人·宇”,一身银灰色轻甲,肩上停着一只机械蜂鸟。他自称是星际考古学家,专门收集失落文明的情感数据。

“你怎么知道这叫‘记忆残片’?”诗警惕地问。

“因为……我梦到过它。”宇笑着说,眼睛在虚拟星光下亮得惊人,“梦里,有个穿白大褂的女孩,在写一串我看不懂的公式。但她的侧脸,我记得。”

诗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
那正是她现实中的模样。

他们开始结伴探索。宇总能精准预测她的行动,仿佛读过她的思维。他会在她疲惫时递上一杯虚拟热可可,温度刚好是她喜欢的65℃;他会记住她随口提过的冷门量子理论,并在三天后找到一段与此相关的古老星语铭文。

“你太了解我了。”一次在月球背面的遗迹中,诗靠在陨石坑边缘,轻声说。

“也许我们上辈子就认识。”宇坐在她身边,机械蜂鸟在他指尖跳舞。

“我不信轮回。”诗说,“但我信概率。我们的相遇,概率太低了。”

“可概率,也是宇宙的一部分。”宇转头看她,眼神温柔,“就像你写的那个算法——‘最优路径收敛’。我们,是不是也走到了彼此的最优解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