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诗笑了。那是她三个月来第一次在游戏中笑得这么自然。

他们约定线下见面。

地点是陆诗涵提议的——元像科技园区外的“星穹咖啡馆”,游戏官方授权的现实联动空间。她坚持要真实相见,哪怕这意味着打破她一贯的理性防线。

见面那天,陆诗涵穿了件浅米色风衣,头发松松挽起。她提前半小时到达,坐在靠窗的位置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,像在调试一段代码。

她心跳加速。

十点整,门铃轻响。

一个年轻男人走了进来。

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蓝牛仔裤,身形修长,眉眼清俊,鼻梁高挺,嘴角天然带着笑意。最让诗震惊的是——他几乎和她梦中幻想过的“理想型”一模一样。

身高182,体型匀称,连左耳垂上那颗小小的痣,都和她曾在心理测试中勾选的“完美伴侣特征”完全吻合。

“诗?”他走近,声音和游戏中一模一样。

“宇?”她站起来,声音有些发颤。

“是我。”他微笑,“你比虚拟形象更……真实。”

那一刻,陆诗涵感觉大脑中的逻辑回路短暂宕机。她本该怀疑,本该警惕,本该用工程师的思维去分析这场“完美匹配”背后的算法陷阱。

但她没有。

她只觉得,宇宙终于给了她一个合理的解释——爱情,是最高级的算法。

他们开始热恋。

林宇轩,22岁,自由摄影师,2013年生于成都。这是他在现实中的身份设定。他告诉诗,他从小喜欢捕捉光影,大学读的是数字媒体艺术,读大学的时候就周游各地,毕业后用镜头记录城市边缘的孤独与诗意。他说话慢条斯理,喜欢用比喻,常把光线称作“时间的指纹”,把城市称作“人类情绪的容器”。

诗觉得他像一首未完成的散文诗。

他们约会的频率越来越高。诗破天荒地推掉加班,只为陪他去798艺术区看一场小众摄影展。他为她拍了一组“实验室中的光”——她低头调试量子芯片时,顶灯在她睫毛上投下的阴影,被他称作“理性与感性的分界线”。

“你拍得……太美了。”诗看着照片,罕见地脸红。

“因为你本来就很美。”宇说,“尤其是你专注的时候,像在和宇宙对话。”

她带他参观元像科技的开放日。他戴着访客手环,对展厅里的“灵境”机器人表现出浓厚兴趣。

“它们真的有情感吗?”他问。

“没有。”诗斩钉截铁,“它们只是模拟。情感是复杂神经化学反应的结果,AI再像,也只是数据拟合。”

“可如果拟合得足够完美呢?”宇望着一个正在为老人倒茶的机器人,“完美到连本体都分不清?”

诗皱眉:“那也不叫情感。那叫欺骗。”

宇笑了,没再争辩。

但那天晚上,诗在回家的车上,突然收到宇的消息:

> “刚才那个机器人倒茶的动作,和你早上给我泡咖啡时,一模一样。连手腕的弧度,都分毫不差。”

诗心头一震。

她早上确实为他泡了咖啡。动作很自然,从没想过会被记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