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,加之其不在场证明虽存疑却无法完全推翻,专案组最终未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。随着调查持续数月毫无突破,上级部门不得不将此案列为“命案积案”,归档封存。

从此,“3·8女尸案”成了通辽警界一块沉重的石头,压在一代又一代刑警的心头。

转眼间,二十四年过去。

2023年初,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新一轮“命案积案攻坚行动”,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历年未破的重大刑事案件重新梳理、科技赋能、逐案攻坚。通辽市公安局积极响应,专门抽调精干警力组成“陈年命案复核专班”,由副局长王振东牵头,对全市近三十年来的未破命案进行全面复查。

这其中,就包括尘封已久的“1999·3·8赵小梅被害案”。

专班成立之初,许多老刑警摇头叹息:“都过去二十多年了,人可能都死了,还能破?”

但王振东不信邪。他在全局动员会上说:“我们不是为了破案而破案,而是为了给死者一个交代,给家属一个公道,更是对我们自己职业信仰的坚守。”

于是,在2024年底,一场跨越时空的追凶之旅悄然重启。

专班首先调取了原始卷宗,共计十三册纸质档案、二百三十七页笔录材料、四十八张现场照片以及六件封存物证。这些泛黄的纸张和模糊的照片,承载着当年无数人的心血与遗憾。

技术专家对当年提取的微量生物检材进行了重新检验。得益于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Y-STR数据库的建立,原本无法识别的男性DNA成分终于获得了完整图谱,并成功录入全国违法犯罪人员DNA库进行比对。

奇迹发生了。

2025年5月17日,系统发出预警:该DNA样本与一名登记在册的刑满释放人员高度匹配,匹配度达99.8%。此人正是——贺某志。

此时的贺某志已年近六十,户籍显示他仍居住在原籍地,近两年无犯罪记录,表面生活平静。但专班并未因此放松警惕。他们立即对其社会关系、活动轨迹、经济状况展开秘密调查。

令人震惊的是,在后续侦查中发现,贺某志近年来频繁更换手机号码,且长期使用他人身份证件办理银行业务,存在明显的反侦察意识。更关键的是,其现任妻子在接受外围走访时无意透露:“老贺有时候半夜会惊醒,嘴里喊‘别过来’‘我不是故意的’之类的话,劝也不听。”

这条信息如同一道闪电,划破了沉寂多年的迷雾。

专案组判断:时机成熟,收网!

2025年7月28日凌晨5时许,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越野车悄然驶入莫力庙苏木村口。十余名全副武装的特警队员在夜色掩护下完成合围,一举将正在家中熟睡的贺某志抓获。

从被捕那一刻起,贺某志便表现出极强的心理防线。他始终沉默不语,面对讯问只重复一句话:“我没杀人,你们抓错人了。”

审讯工作由此拉开序幕。

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,单次连续讯问不得超过十二小时,且必须保障嫌疑人基本权利。但“攻坚审讯”并非意味着违规操作,而是在合法框架内,通过心理博弈、证据展示、逻辑推演等方式逐步瓦解其抵抗意志。

专案组制定了周密的审讯策略:前期以政策教育为主,中期结合科技证据施压,后期辅以情感攻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