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贵菲站在他身边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新宇,别这么说。感情的事没有对错,新成他心里清楚,他只是不愿意面对而已。他这一辈子,都献给了AI技术,他是值得骄傲的。”
张新成去世后,他的学生们继承了他的研究项目。他们在整理张新成的实验室时,发现了一个加密的硬盘。经过破译,他们发现里面储存的是张新成关于AI人脑芯片的研究数据——这是他晚年最核心的研究项目,旨在实现人脑与AI的深度融合,让人类的智慧与AI的算力相结合,探索更广阔的科学领域。
在硬盘的最后,有一段张新成的录音。他的声音很轻,带着一丝怀念:“哥,贵菲,我知道我这辈子,对你们有很多亏欠。我不是不原谅你们,我是不原谅我自己——原谅我因为骄傲和执念,错过了太多。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AI上,因为我觉得,只有在科研里,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。现在,我的研究快有成果了,我希望这个技术能以我的名字命名,叫‘AI新成’。我想让这个技术,替我看着这个世界,替我看着你们,替我探索宇宙的奥秘。或许有一天,当人类通过‘AI新成’技术,接收到更多地外文明的信号时,你们会想起我,想起曾经有一个叫张新成的人,为了这个目标,奋斗了一辈子。”
听完录音,张新宇和杨贵菲都泪流满面。他们终于明白,张新成心里的执念,从来都不是对杨贵菲的怨恨,而是对自己的苛责,是对科研的无限热爱。
一年后,AI人脑芯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人类成功实现了人脑与AI的合成。这项技术被正式命名为“AI新成”,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都为之欢呼。在“AI新成”技术的帮助下,拉厦天文馆捕捉到了更多来自艾比利星的脉冲信号,甚至破译了其中的部分信息——那是地外文明向人类发出的友好问候。
张新宇和杨贵菲站在天文馆的观测台上,看着显示屏上那些清晰的信号图谱,又抬头望向漫天繁星。“新成,你看到了吗?”杨贵菲轻声说,“你的技术,帮助我们听到了宇宙的声音。”
张新宇握住杨贵菲的手,眼眶湿润:“他看到了,他一直都在。”
夜风吹过,带着淡淡的星光。张新成的名字,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辰,镌刻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史册上,也镌刻在张新宇和杨贵菲的心里。而“AI新成”技术,则像一座桥梁,连接起了人类与AI,连接起了地球与宇宙,连接起了过去与未来,也连接起了两兄弟之间,那份从未真正断裂的亲情。
张新宇握着杨贵菲的手,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纹路——那是几十年岁月留下的温柔印记。观测台的射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铺满星图的地砖上,与猎户座、大熊座的轮廓重叠在一起。杨贵菲抬头望着穹顶般的夜空,声音轻得像落在湖面的星光:“还记得新成小时候吗?总缠着你带他来天文馆,说要找‘会说话的星星’,现在倒好,他真的帮人类听到了星星的声音。”
张新宇的思绪被拉回几十年前的夏日。那时拉厦天文馆还没有如今这般先进的设备,观测台是露天的,铁质的栏杆被太阳晒得发烫。年幼的张新成穿着蓝色的小背心,踮着脚扒着栏杆,仰着小脸问:“哥,星星为什么不说话呀?是不是它们的声音太远了,我们听不见?”当时的他蹲下身,把弟弟抱起来放在栏杆上,指着最亮的天狼星说:“等你长大了,发明一个厉害的机器,就能听到它们说话了。”没想到一句随口的鼓励,竟成了弟弟一生的执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