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

回宿舍的路上,林默感觉比想象中好一些。也许社交并不总是那么可怕?

接下来的几天,林默尝试完成“小步挑战”。最初几次,他的“微笑”更像是面部抽搐,对方往往报以奇怪的表情。但慢慢地,他开始能够自然地与食堂阿姨、图书馆管理员、甚至路过同学微笑问好。

一周后,第二次 workshop 上,林默已经能较为流畅地参与活动了。这次的任务是两人一组,互相采访然后向大家介绍搭档。

与林默一组的是个叫李晓的女生,同样内向安静。互相了解的过程中,林默发现原来不止自己一个人有社交焦虑,这让他感到些许安慰。

当轮到他介绍李晓时,他虽然还是紧张,但至少能完整表达:“这是李晓,来自成都,喜欢画画和看电影,最擅长科目是英语...”

workshop 结束后,苏晴单独留下林默:“进步很大嘛!有没有兴趣来电台做点简单工作?我们正好缺个资料整理员,主要是后台工作,不需要露面。”

林默犹豫了一下。相比一周前,他现在对社交的恐惧减轻了些许,但去电台工作?还是太超过了。

“只是整理稿件和音乐库,基本上都是独自完成的工作。”苏晴补充道,“而且电台工作室平时人很少,很安静。”

最终,林默答应了。一方面是因为这份工作确实符合他的舒适区,另一方面也是想回报苏晴的帮助。

校园电台的工作确实如苏晴所说,安静且独立。林默主要负责整理节目资料和音乐分类,几乎不需要与人交流。他喜欢傍晚没人的时候去工作室,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。

一天,林默在整理点歌单时,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:每周三晚上,总会有人点同一首冷门歌曲——《星空下的默想》。更奇怪的是,点歌人署名总是“孤独的星”。

出于好奇,林默在播放这首歌时特意留在直播间外倾听。歌曲结束后,主持人照例读了点歌附言:“送给所有在人群中感到孤独的人,你们并非独自一人。——孤独的星”

这句话莫名触动了林默。原来大学里还有这么多和自己一样感到孤独的人。

当晚回到宿舍,林默鬼使神差地在校园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:《有没有人也喜欢<星空下的默想>这首歌?》

他没想到,这个小小的举动,将成为他大学生涯的转折点。

3 匿名树洞与意外走红

帖子发出后,林默并没抱太大期望。那首歌相当冷门,可能根本没人回应。

然而第二天早上,当他打开论坛时,惊讶地发现帖子已经有了二十多条回复:

“哇!居然有人知道这首歌!我的最爱!” “每次感到孤独时就单曲循环,没想到还有同好!” “楼主是什么专业的?交个朋友吧!”

林默一条条读着回复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原来有这么多人与自己喜欢同一首歌,有同样的感受。

他小心翼翼地回复了几条,没想到交流越来越热烈。大家从歌曲聊到大学生活,再聊到各自的困惑与孤独。

当晚,林默突发奇想,创建了一个名为“星空下的默想”的匿名交流群组。他在原帖中公布了群组链接,并写道:“这是一个可以安全分享心声的地方,无需伪装,无需害怕评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