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告诉周明远,当年她去南方后,在一家纺织厂上班,每天都想念巷子里的梧桐花和钟表铺的暖灯。她写了十几封信,都被退回,后来听说周建国结婚了,就把信都烧了,断了念想。
“去年我老伴走了,孩子们让我回故乡看看,我才敢回来。” 阿春奶奶抚摸着座钟,“这台钟是我母亲留给我的,当年我走的时候,特意送到你父亲这里,就是想着总有一天会回来取。”
周明远看着阿春奶奶,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:“铺子要一直开着,说不定有一天,有人会来取一台老座钟。”
那天晚上,阿春奶奶在钟表铺坐了很久,给周明远讲了很多她和周建国年轻时的事。她说,当年她常来钟表铺看周建国修钟,周建国会给她讲不同钟表的故事,还会在梧桐花开的季节,给她摘一束放在窗台上。
“你父亲是个老实人,当年我走的时候,他说会等我十年,我以为他只是说说,没想到他真的等了这么久。” 阿春奶奶的声音里满是遗憾。
周明远把父亲的信和那台座钟都送给了阿春奶奶。他说:“奶奶,这是我父亲的心意,现在交给您,也算了了他的心愿。”
之后的每个周末,阿春奶奶都会来钟表铺坐一会儿,有时帮周明远整理工具,有时给来往的顾客讲老座钟的故事。巷子里的人都知道,钟表铺里多了位 “阿春奶奶”,也知道了那段藏在信里和座钟里的时光故事。
有一次,一个小姑娘来修手表,听到阿春奶奶的故事后,好奇地问:“奶奶,您后悔当年走吗?”
阿春奶奶笑着摇头:“不后悔,只是遗憾没早点回来。不过现在也不晚,能看到这台钟,能读到这些信,就够了。”
周明远看着阿春奶奶的笑脸,又看了看墙上父亲的照片,心里突然觉得很温暖。他想起父亲在信里写的 “等这钟走满十年,我们就去拍张合影”,现在虽然没能实现,但这台钟和这些信,已经把那段时光永远留了下来。
每天早上七点,“老周钟表铺” 的暖灯准时亮起,周明远会像父亲当年一样,擦干净工作台,给那台阿春奶奶偶尔送来保养的座钟上发条。钟摆 “咔嗒咔嗒” 的声,和巷口的梧桐叶声交织在一起,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没有遗憾的时光故事。
有一天,周明远在铺子的墙上挂了一张照片 —— 是阿春奶奶抱着座钟,站在钟表铺门口拍的,照片旁边写着:“时光会走,故事永存。”
2
一周后的周末,阿春奶奶又来了钟表铺,这次她手里多了一个旧布包,里面装着几样东西。她把布包放在柜台上,慢慢打开,拿出一个边缘磨损的笔记本,封面是淡蓝色的,上面还印着当年纺织厂的厂徽。
“这是我在南方上班时用的笔记本,” 阿春奶奶指着笔记本里的字迹,“你看,这里面记了好多和你父亲有关的事。1984 年夏天,南方下了很大的雨,纺织厂停工了几天,我就坐在宿舍里想,你父亲在钟表铺里会不会也没事做,会不会也在想我。”
周明远凑过去看,笔记本里除了日常的工作记录,还有很多零散的句子:“今天听到有人说‘咔嗒’声,以为是家里的座钟,结果是自行车链条响”“巷口的梧桐花该谢了吧,不知道建国有没有再摘花放在窗台上”“今天领到工资,想给建国买块新的修表工具,可不知道寄到哪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