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砚拿着这些资料,回到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。她把笔记本、《论语集注》和找到的资料放在一起,眼眶突然有些发热。原来沈书言和苏晚,一个在图书馆里守护着书籍,一个在前线守护着家国,他们用书信传递着希望,却最终没能等到重逢的那一天。
这天下午,图书馆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,她拄着拐杖,在古籍区慢慢走着。林砚看到她在《论语集注》的书架前停下,眼神里满是怀念。
“姑娘,” 老奶奶转过身,看着林砚,“我能看看那本书吗?就是最上面那本旧的《论语集注》。”
林砚愣了一下,连忙把那本书拿下来,递给老奶奶。老奶奶翻开书,看到扉页上的小雏菊,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。
“这是我外婆的书,” 老奶奶声音有些颤抖,“我外婆叫苏晚,当年她去前线当护士,临走前把这本书留在了图书馆。她说有个叫沈书言的管理员会帮她保管,等她回来就一起看。可她再也没回来,我妈妈也是直到去世前,还在找这本书和沈书言的消息。”
林砚心里一震,她把那本笔记本和找到的资料递给老奶奶:“奶奶,您看这个,是不是您要找的?”
老奶奶接过笔记本,一页一页地翻着,手不停地颤抖。“是他的字,是沈书言的字!” 老奶奶哭着说,“我外婆的日记里提到过,沈书言的字很好看,还会在笔记本里记录图书馆的读者。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,我们还能找到这些东西。”
老奶奶告诉林砚,苏晚去世后,她的家人一直在找沈书言,想告诉他苏晚的消息,可一直没找到。后来她妈妈年纪大了,就把这个心愿交给了她。这些年,她走遍了城里的图书馆和档案馆,就是希望能找到一点线索。
“谢谢你,姑娘,” 老奶奶握着林砚的手,“这些东西对我们家来说太重要了,它让我们知道,外婆和沈书言当年的感情是真的,他们都在为自己的信念努力着。”
林砚看着老奶奶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她突然明白,自己修复古籍,不仅仅是修复纸张和文字,更是在修复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,守护那些珍贵的情感。
之后,林砚和老奶奶一起,把沈书言的笔记本、苏晚的《论语集注》以及找到的书信和资料整理好,捐赠给了市档案馆。档案馆还专门为他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,让更多人知道了沈书言和苏晚的故事。
每天早上,林砚还是会准时来到古籍修复室,擦干净工作台,摆好工具。只是现在,她每次翻开一本旧书,都会格外小心。因为她知道,每一本旧书里,都可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,等着被人发现,被人铭记。
有一天,一个小男孩在图书馆里迷路了,林砚把他带到服务台。小男孩指着古籍修复室的方向,好奇地问:“姐姐,那里是不是有很多神奇的书呀?”
林砚笑着点头:“是呀,那里的每一本书,都有自己的故事。等你长大了,也可以来这里,听听它们的故事。”
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跟着妈妈离开了。林砚看着他的背影,又看了看古籍修复室的方向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她知道,这些被守护的故事,会像种子一样,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,一直传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