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更新时间:2025-09-19 02:58:01

1 公式与诗句的碰撞第一章:图书馆的"公式VS诗句"攻防战

我叫陆星野,物理系大二在读,坐标A大图书馆三楼最角落的"社恐友好型区域"——这里常年只有《量子力学导论》和《相对论史话》作伴,连保洁阿姨都懒得光顾。

今天我抱着《时间简史》第三版蹲在书架前时,发现这本被我翻到卷边的书里,夹了张浅灰色便签。

不是我的。

便签上的字是瘦金体,笔尖带锋,像把小刻刀:"第47页,'时间箭头'理论。物理公式是冰冷的,熵增是宇宙的宿命——可人类偏要用诗歌对抗熵增,在无序里写'床前明月光'。所以啊,理科生的浪漫?不存在的,不过是给熵增找借口。"

我盯着"理科生的浪漫不存在"几个字,后槽牙磨得咯吱响。

谁啊?这么大本事,敢在物理区的地盘上撒野?

我从笔袋里摸出红笔——没错,就是改实验报告时用的那种,自带"数据错误,重算十遍"威慑力的红笔——在便签空白处怼了回去:"首先,熵增是热力学第二定律,不是'宿命',是客观规律。其次,'床前明月光'的光,本质是电磁波,波长550nm左右,落在视网膜上转化为神经信号——浪漫?不过是大脑颞叶皮层的电信号骗局。最后,建议这位同学先搞懂'主观能动性'和'客观规律'的区别,再给诗歌贴金。"

写完觉得不够解气,又在末尾画了个简笔画:一个流泪的公式E=mc²,旁边配字:"公式做错了什么要被你内涵?"

签上大名"陆星野"时,笔尖顿了顿。有点幼稚,但爽。

把便签塞回书里时,我瞥见书架对面有人影动了动。穿件白衬衫,袖口卷到手肘,露出半截手腕,手里捏着本《雪莱诗集》。他好像往我这边看了一眼,眼神冷飕飕的,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。

我没在意。物理系的人,眼里只有公式和实验误差,帅哥?那是"观测误差范围内的非必要变量"。

下午三点,导师李教授的微信炸了我的手机。

【李教授】:星野,来我办公室一趟。

【我】:老师,实验数据刚出来,正在算误差...

【李教授】:(语音)别算误差了,算算怎么和文学社的温昊和平共处。

我:???

文学社?温昊?这俩词组合在一起,像把榴莲塞进冰淇淋——违和感突破天际。

李教授的办公室在行政楼三楼,推门进去时,沙发上已经坐了个人。白衬衫,黑裤子,正是上午图书馆那个"冰窖眼神"。他手里转着支钢笔,看见我进来,嘴角勾了下,不是笑,是嘲讽。

"陆星野?"他先开了口,声音和他的字一样,带刺,"物理系那个把'浪漫'定义成'大脑电信号骗局'的同学?"

我心里咯噔一下。不会吧?这么巧?

"温昊?"我扯了扯书包带,"文学社那个觉得'物理公式没温度'的同学?"

李教授端着保温杯,像看两只斗架的猫:"看来你们认识啊,省事了。"他把一叠文件推到我们中间,"学校下个月办'跨学科创意大赛',主题'科学与人文的碰撞'。我和文学社张老师商量了,让你俩组队。"

我和温昊同时出声:

"不行!"

"没兴趣!"

李教授的保温杯往桌上一墩,茶渍在杯底洇开个圈:"陆星野,你物理竞赛拿奖,实验做得好,但文案表达一塌糊涂——上次那个'超导材料应用'的申报书,写得像实验报告,评委差点以为你要发SCI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