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周海峰盯着报告,忽然想起山中还有另一条小路通向外界。

而第二起案件的残忍程度与第一起有明显区别——更像是模仿作案。

“我们抓错了人,”周海峰猛地站起来,“至少对于赵家一案,真凶还在外面。”

调查重新开始。

沿着第二条山路,警方发现了一个废弃的木屋,里面有大量食物包装和一本写满仇恨言论的日记。

日记最后一页写着:“终于有人理解我了。我们会一起净化这个肮脏的世界。”

周海峰感到脊背发凉——这山上不止一个危险人物。

而张磊的逃亡,恰好为另一个潜藏已久的罪犯提供了掩护。

张磊被移送精神病院接受评估和治疗。

而真正的赵家案凶手,仍然隐匿在山峦阴影之中,日记最后一页的潦草字迹仿佛预示着未来的血腥:

“游戏才刚刚开始。”

周海峰站在废弃木屋中央,手中的日记本仿佛有千斤重。

4

日记里的字迹潦草而狂乱,充斥着对社会的仇恨和对暴力的崇拜。

“小陈,立刻调取这片区域所有进出车辆的监控记录。”周海峰的声音紧绷,“还有,查一下这附近有没有其他类似的废弃房屋或洞穴。”

木屋内部简陋得令人窒息:一张破旧的桌子,一个简陋的床铺,墙角堆满了罐头食品包装和瓶装水。

最令人不安的是墙上贴满了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的各类罪案报道,尤其是那些尚未侦破的悬案。

法证小组的刘技术员戴着白手套,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可能存在的指纹和DNA样本。“周队,这里有人长期居住的痕迹,但非常谨慎,几乎没留下什么个人物品。”

周海峰的目光落在桌角一本被翻烂的《罪与罚》上。

书页边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,大多是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理论的扭曲解读。

“他在模仿,”周海峰低声说,“不仅模仿张磊的案子,还在模仿书中的理论,甚至可能模仿这些悬案。”

回到警局,会议室的白板上已经画满了复杂的关系图和时间线。

张磊的案件与赵家命案被明确分开,但周海峰直觉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联系。

“头儿,监控有发现。”小陈急匆匆地走进来,“在赵家命案发生前后,有一辆黑色SUV多次出现在山区附近。

车牌被泥巴故意遮挡,但我们可以确定是同一辆车。”

“能追踪到去向吗?”

“最后被拍到的方向是往老工业区去了。”

5

老工业区是海城市废弃的工厂聚集地,那里巷道错综复杂,监控稀少,是藏匿的绝佳地点。

周海峰立即组织人手前往搜查。与此同时,他对张磊的再次审讯也有了新的发现。

精神病院评估室内,张磊比之前平静了许多,药物让他能够进行较为连贯的交流。

“那天我离开家后,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”张磊揉着太阳穴,“只记得跑到山里,又冷又饿...后来遇到了一个人。”

周海峰身体前倾:“什么样的人?”

“他说可以帮我,给了我食物和水...还告诉我一个山洞可以藏身。”张磊的眼神飘忽不定,“他说他理解我,说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