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

周明院士接过报告,仔细阅读着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小林,你说得很对。爱迪生和特斯拉的‘电流战争’虽然以交流电的胜利告终,但他们的研究为我们今天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而我们中国的电力工程师,正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实现他们当年的梦想。”

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和新理论的支撑,“昆仑” 项目的研发进度大大加快。2023 年 12 月,“昆仑” 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实验室里成功完成了满负荷运行实验,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。这个消息一经公布,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广泛关注。

第四章:工程实践与意外挑战

2024 年 3 月,“昆仑” 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。这条输电线路从新疆昌吉出发,途经甘肃、陕西、河南,最终到达安徽宣城,全长 3293 公里,额定输送功率 1200 万千瓦,是当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、输送距离最长、输送容量最大的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。

林辰作为项目的总工程师,亲自驻扎在施工现场,负责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。工程建设过程中,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在新疆段的建设中,输电线路需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无人区。这里气候恶劣,夏季最高气温超过 40℃,冬季最低气温低于 - 20℃,而且沙尘暴频繁发生,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。

“林工,沙漠里的沙尘暴太频繁了,我们的施工设备经常被沙子掩埋,施工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,” 负责新疆段施工的项目经理王强焦急地对林辰说,“而且沙漠里的地质条件复杂,有些地方的土壤承载力不足,无法满足输电铁塔的建设要求。”

林辰来到沙漠施工现场,亲自查看了地质情况。他发现,沙漠中的土壤主要是细沙和粉沙,含水量极低,承载力确实无法满足常规输电铁塔的建设要求。经过一番思考,他提出了 “采用桩基承台基础 + 沙漠固沙技术” 的解决方案。

他们首先在铁塔基础的位置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,将水泥浆注入地下,形成直径较大的桩体,提高土壤的承载力;然后在基础周围铺设土工格栅和固沙网,防止沙子流失。同时,为了应对沙尘暴的影响,他们还对施工设备进行了改装,增加了防尘罩和自动清理装置。

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新疆段的施工终于恢复了正常进度。然而,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。在陕西段的建设中,输电线路需要跨越秦岭山脉。这里山高谷深,地形复杂,而且生态环境脆弱,施工难度极大。

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,林辰带领团队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论证,决定采用 “直升机放线 + 无人机巡检” 的施工方案。他们利用直升机将输电导线牵引到山顶的铁塔上,避免了在山体上开辟施工便道;同时,使用无人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,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。

在跨越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施工中,由于海拔较高,空气稀薄,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受到了影响,无法将导线顺利牵引到山顶的铁塔上。林辰和团队成员经过反复研究,决定采用 “分段牵引 + 中间锚固” 的方法。他们在山腰处设置了临时锚固点,将导线分成几段,逐段牵引到山顶,最终成功完成了跨越施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