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小雨的心一下子沉了。没等她解释,邻桌的年轻情侣也嚷嚷起来:“老板,这萝卜丝丸子怎么有股怪味儿?芝士都化在里面,跟咱们以前吃的完全不一样!”

“就是啊,好好的老菜,瞎改什么?”

“早知道不点新菜了,还是吃回红烧肉吧。”

议论声越来越大,小雨站在原地,脸烫得像火烧。王阿姨赶紧过来打圆场:“各位别生气,这是我们新试的菜,做得不好,今天这桌算我的,下次给大家多送份小菜!”

等顾客走得差不多了,小雨坐在空桌子旁,看着盘子里剩下的炸扣肉,眼圈红了。王阿姨递过来一杯水:“别难受了,谁还没个错的时候?”

“阿姨,我是不是真的错了?” 小雨接过杯子,声音发颤,“我以为能让大家喜欢,结果把老菜都毁了……”

王阿姨拍了拍她的肩膀,刚要说话,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—— 陈老伯回来了。他一眼就看见案板上的面包糠,又看了看桌上的剩菜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。

3 王阿姨的建议

陈老伯没骂人,只是把灶台上的锅碗瓢盆收拾好,然后坐在门槛上抽烟。烟卷烧到尽头,他才开口,声音有点哑:“你想创新,我懂。可你连老菜的根都没摸透,怎么创新?”

小雨低着头,不敢说话。王阿姨走过来,坐在他们中间,手里还拿着刚摘的青菜:“老伯,小雨也是为了馆子好。不过小雨啊,阿姨跟你说句实话,咱们老灶台的菜,为啥能留住人?不是因为多花哨,是因为每一口都有念想 —— 你太奶奶当年炖鸡汤,要放三块生姜两棵葱,少一块都不行,因为那是你太爷爷喜欢的味儿;你爷爷做鱼香肉丝,醋要分三次放,因为那是你奶奶教他的。”

小雨抬起头,看着王阿姨:“阿姨,您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味道是根,创新是枝。” 王阿姨把青菜放在案板上,轻轻拍了拍,“你得先知道这菜为啥要这么做,知道它背后的故事,知道老辈人在菜里放了多少心思,才能往里面加新东西。不然就像无源之水,看着好看,尝着没味儿。”

陈老伯没说话,但手里的烟蒂被他攥得变了形。过了一会儿,他站起来,走进里屋,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旧铁盒:“这里面是你奶奶当年记的笔记,你先看看。看看她当年是怎么学做菜,怎么把你太奶奶的手艺传下来的。”

小雨接过铁盒,冰凉的铁皮上还留着岁月的痕迹。她打开盒子,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,上面是奶奶娟秀的字迹,记着每道菜的做法,旁边还有小字批注 ——“今天阿伯说红烧肉太甜,下次少放半勺糖”“小雨小时候爱吃丸子,下次做的时候多揉会儿,让丸子更软”。

看着看着,小雨的眼泪就掉下来了。原来每一道老菜,都藏着这么多心思,这么多牵挂。

“爷爷,” 小雨抬起头,声音有点哽咽,“我知道错了。我不该瞎改,我想先跟着您学,把老菜的手艺学好了,再想创新的事儿。”

陈老伯看着她,眼角的皱纹松了些,他拿起铁勺,往锅里倒了点油:“行,那今天就从红烧肉学起。第一步,选肉,要选三层肥瘦的五花肉,多一分肥少一分瘦都不行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