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雨赶紧拿起笔和本子,认真地记着,灶台上的火又旺了起来,油烟裹着熟悉的香气,飘满了整个屋子。
4 秘密配方
跟着爷爷学了一个月,小雨终于摸清了老菜的门道。她知道爷爷做鱼香肉丝,醋要选陈年的米醋;知道奶奶当年做豆腐脑,要凌晨四点起来磨豆子;知道太爷爷做酱肘子,要用老汤炖够六个时辰。
这天下午,餐馆不忙,小雨帮爷爷整理里屋的旧物。衣柜顶上放着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盒子,她搬下来,擦干净灰尘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本手写的菜谱,封面上写着 “陈氏家传菜谱”,是太爷爷的字迹。
菜谱里面的纸已经脆了,每一页都记着菜的做法,比奶奶的笔记更详细。翻到最后几页,小雨忽然看到一页夹着的纸,上面是太爷爷的批注,字迹有点潦草:“今日教儿媳(小雨奶奶)做红烧肉,她问我为啥要放一勺黄酒,我说因为你娘当年做这菜,总说黄酒能去腥味,还能让肉更鲜。后来我才知道,她不是不知道,是想让我多说说你娘的事儿。味道,是心的传递,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子。”
小雨的手顿住了,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。她忽然明白,爷爷为什么执着于传统 —— 不是固执,是因为每一道菜里,都藏着对亲人的思念,藏着一家人的回忆。
“在看啥呢?” 陈老伯走进来,看见小雨手里的菜谱,愣了一下。
“爷爷,这是太爷爷的菜谱。” 小雨把菜谱递过去,指着那句批注,“太爷爷说,味道是心的传递。”
陈老伯接过菜谱,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,眼眶也红了:“这是你太爷爷临走前给我的,他说,咱们陈家的菜,不光要传手艺,更要传心。你奶奶当年学做菜,总说做不好,我就跟她说,你想着吃这菜的人,想着要让他们尝到温暖,菜就好吃了。”
“那时候你还小,总爱跟在你奶奶后面,吵着要吃她做的南瓜饼。” 陈老伯笑了笑,眼神变得温柔,“你奶奶就把你抱在怀里,一边揉面一边说,等小雨长大了,奶奶就把做南瓜饼的手艺教给你,让你也能做出家的味道。”
小雨靠在爷爷肩上,眼泪打湿了他的衣服:“爷爷,我现在才懂,您不是反对创新,是怕我丢了心。”
“是啊,” 陈老伯拍了拍她的背,“创新不是瞎改,是在心里有根的基础上,长出新的枝芽。就像你奶奶当年,在太爷爷的方子上,加了一点蜂蜜,让南瓜饼更甜,可还是那个家的味儿。”
小雨看着菜谱上的字迹,忽然有了个想法:“爷爷,我想试试,在红烧肉里加一点陈皮,既能去腻,又能保留肉的香味,您看行吗?”
陈老伯看着她,笑了:“行,咱们试试。要是不好吃,大不了再改。”
灶台上的火又烧了起来,这次,祖孙俩一起站在灶台前,一个切肉,一个剥陈皮,油烟里,好像多了点不一样的香气。
5 传统与创新
陈皮红烧肉端上桌的时候,小雨的心跳得飞快。
点这道菜的是常客李婶,她看着盘子里的红烧肉,上面撒了点陈皮丝,有点好奇:“小雨,这红烧肉里加的啥啊?以前没见过。”
“李婶,这是我加了点陈皮,想着能去腻,您尝尝看,要是不好吃,我再给您换老款的。” 小雨站在旁边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