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林盏推开“盏灯书店”的木门时,一股熟悉的旧纸张与时光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这是祖父去世后,她第一次回到这座位于老城区的书店。二十八岁的图书编辑,刚刚经历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退稿和人生的又一场失意——她精心策划的一套文学丛书被出版社否决,理由是“缺乏市场竞争力”。

书店比记忆中狭小了许多,却也更加深邃。阳光从临街的窗户斜射进来,照亮了空气中缓缓舞动的尘埃。林盏的手指划过书架,触碰到那些微微翘起的书脊,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在积尘中。

“就这么个破旧书店,能值几个钱。”她喃喃自语,想起出版社主编对她最新策划案的嗤之以鼻,“林编辑,你的想法太怀旧了,现在没人看这种慢节奏的东西。”

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。是母亲。

“盏盏,书店处理得怎么样了?尽快转手吧,那边区的租金不便宜,但你王叔叔说有人愿意接手改造成咖啡馆。”

“妈,我才刚到。”林盏叹了口气,“爷爷才走一个月,我们不必这么急吧?”

“你爷爷守了那书店一辈子,挣到什么了?连你的大学学费都是我们凑的。现实点,盏盏,下周一之前必须处理完,你总得回北京工作吧?”

挂了电话,林盏环视四周。书店不大,四壁皆书,中间还有几个并列的书架,形成一条条窄窄的通道。最里侧是爷爷常用的老式木质柜台,上面摆着一台早已停摆的收银机和一盏绿色灯罩的台灯——这就是“盏灯书店”名字的由来。

她走到柜台后,发现抽屉里有一封信。

“盏盏亲启”,爷爷熟悉的瘦金体字迹。

她小心拆开,信纸上是爷爷工整的字迹:

“盏盏,当你读到这封信时,想必我已经不在了。书店留给你,不是负担,而是一份礼物。这里不仅有书,还有时光。记住三件事:第一,读者借书需登记年份和书名;第二,若有人寻找特定年份的旧书,务必亲自协助;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——书页中出现的任何东西,只能看,不能改。违背者将永远困在遗憾的那一天。照顾好书店,它会带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”

林盏皱眉。爷爷总是说些她听不懂的话。什么“时光”,什么“不能改”?大概是老人家的浪漫幻想吧。

她把信收好,开始整理书店。过程比她想象的艰难,每本书都承载着回忆。她记得小时候寒暑假在这里度过的时光,爷爷教她认书脊上的字,允许她坐在柜台后面写作业,偶尔奖励她一颗水果糖。

十八岁那年,她与爷爷大吵一架,因为他希望她继承书店,而她一心想要去北京学出版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“盏盏,有些东西比赚钱更重要,”爷爷当时说,但她听不进去。争吵后整整三个月,她没有踏进这里一步,连爷爷最后一场书法展也没有参加——那成了永远的遗憾。

“有人吗?”

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。林盏抬头,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,拄着拐杖,试探性地站在门口。

“您好,书店还在整理中,暂时不营业。”林盏说。

老奶奶脸上掠过明显的失望:“这样啊...林老先生不在吗?我每年这时候都来找他借书的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