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

林盏心头一紧:“您认识我爷爷?”

“当然认识,四十多年老主顾了。”老奶奶微微笑道,“林老先生还好吗?有阵子没见他坐在门口读书了。”

“爷爷他...一个月前过世了。”林盏轻声说。

老奶奶愣住了,眼中闪过悲伤:“这样啊...太遗憾了。他是个好人,总是帮人找到...最需要的书。”她顿了顿,“那我改天再来吧。”

林盏想起爷爷信中的嘱咐,连忙叫住老人:“请等等!您想借什么书?我可以帮您找找。”

老奶奶犹豫了一下:“每年这时候,我都会来借一本1998年版的《小王子》...林老先生总是知道的...”

林盏引导老奶奶进入书店,好奇地问:“您是怎么知道我们店有这本特定年份的书的?”

老奶奶露出微笑:“老街坊们都晓得,‘盏灯书店’有些特别的书,能帮人找到...失去的东西。但具体怎么回事,谁也说不清,只觉得来过之后,心里会舒坦些。”她顿了顿,“我是十年前偶然走进来的,那天下大雨,我进来避雨,和林老先生聊起来...后来每年都来借同一本书。”

林盏带老奶奶来到外国文学区,按照爷爷的习惯,在出版年份分类架上找到了1998年版的《小王子》。

老奶奶接过书,双手微微颤抖。“是的,就是它。每年我都来借一次,林老先生总是帮我留好。”

林盏好奇地问:“为什么每年都要借同一本书呢?”

老奶奶的眼睛蒙上一层雾气:“这里面...有一封我没能送出去的信。”

林盏想起爷爷信中的警告,犹豫着是否应该继续追问。但老奶奶已经自顾自地说下去:

“1963年,我是外国语大学的学生,他是我的法语老师。《小王子》是他推荐给我的第一本法语原版书。我们相爱了,但那个年代,师生恋是不被允许的。他被迫调离,临走前约我在图书馆见面,我把想说的话写在信里,却最终没有勇气交给他...”

老奶奶翻开书页,忽然停住了。她的手指抚过某一页,眼中泛起泪光:“今年...今年不一样了。”

林盏凑过去看,发现书页间夹着的不是一封信,而是一张泛黄的合影——年轻的奶奶和一位文质彬彬的男子站在大学门口,笑得灿烂。

“这不可能,”老奶奶喃喃道,“这照片我们只拍过一次,底片早就丢了,我连翻拍都没有...”

更令人惊讶的是,当老奶奶继续翻动书页时,一些零散的画面似乎从书页间浮现——那不是一个实物,而更像是光影组成的幻象:梧桐树下的并肩行走,图书馆窗边的悄悄话,雨中共撑一把伞的背影...

林盏眨了眨眼,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。但老奶奶显然也看到了,她的呼吸变得急促,眼泪无声地滑落。

“他后来去了法国,我们在2000年重逢过,那时我们都已成家。他说当年等了我很久,甚至买好了两张船票,想带我一起走...去年他去世了,儿子通知我的时候,说父亲一直保留着我的照片...”

老奶奶颤抖着指向一页书,那里浮现出两张泛黄的船票影像,日期是1963年10月17日,从天津到 Marseilles。

“他真的买了船票...”老奶奶泣不成声,“如果我当年有勇气把那封信给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