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

第一章 新罗雪

开元二十九年冬,新罗国都金城飘着细雪。

十五岁的崔芙蓉跪坐在暖阁里,指尖轻轻拨弄着伽倻琴的丝弦。窗外是父亲崔仁浩与几位叔伯的低声交谈,那些刻意压低的嗓音里夹杂着“唐使”、“质子”、“朝贡”等字眼。芙蓉知道,父亲作为新罗王族旁支,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唐使节团做准备。

“芙蓉啊。”父亲拉开纸门走进来,身上还带着未散的寒气,“唐使三日后抵达,王上命你在大宴上演奏伽倻琴。”

芙蓉放下琴弦,恭敬地行礼:“女儿定不负所托。”

父亲欲言又止,最终只是轻叹一声,摸了摸她的发髻。芙蓉没有看见父亲转身时眼中的忧虑,她只顾着想象大唐使节听到她琴音时惊叹的表情。她自幼习琴,连宫廷乐师都称赞她的琴技已超越年龄。

三日后的大宴上,芙蓉穿着新罗贵族少女最华贵的衣裙,额间点着朱砂,在满朝文武面前演奏了一曲《乡乐》。琴音时而如清泉流淌,时而似松涛阵阵,唐使节使臣听得入神,竟忘了举杯。

“此女琴技非凡。”大唐使臣对身旁的新罗王赞叹,“若在中原,必成大家。”

芙蓉垂首谢礼,没注意到使臣眼中闪过的一丝异样光芒。那时的她不知道,这句赞美将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。

一个月后,新罗政局突变。崔氏一族被卷入谋反案,父亲被赐死,家产充公,女眷尽数没为官奴。芙蓉从贵族小姐沦为阶下囚,被关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,怀中紧抱着父亲临终前托人送来的伽倻琴。

“这是崔家最后的体面。”父亲的信上只有这一句话。

隆冬时节,芙蓉和十几名女眷被铁链锁着,押上了前往大唐的商船。船舱里弥漫着呕吐物和海水混合的腥臭,芙蓉缩在角落,用琴袋裹住单薄的身子。同行的女人们哭哭啼啼,只有她咬着嘴唇不发一言。

“听说我们要被卖到长安的教坊。”一个年长些的女子低声说,“那里专养乐伎,伺候达官贵人。”

芙蓉抱紧了怀中的琴。她想起使臣听她演奏时的表情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船在波涛中颠簸,她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,却感觉不到疼痛。

三个月后,当长安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,芙蓉已经学会了用沉默保护自己。码头上人声鼎沸,各色商贩、脚夫、官吏穿梭如织。她被人拽着头发拖下船,像货物一样被检查牙齿、手指和身段。

“这个新罗女会弹琴?”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捏着她的下巴问。

芙蓉点头,指了指怀中的伽倻琴。

“杨相国府上正缺异域乐伎,这个应该能卖个好价钱。”男人对同伴说。

芙蓉被推进一辆封闭的马车,与其他几个年轻女子挤在一起。马车穿过长安城繁华的街道,叫卖声、马蹄声、乐声交织成一片。透过车帘缝隙,芙蓉第一次看到了长安——高耸的城墙,宽阔的街道,衣着华丽的行人,远比新罗金城宏伟百倍。

马车最终停在一座朱门高墙的宅邸前。芙蓉被人拽下车时,正看见门楣上“杨府”两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
第二章 相府竹

杨国忠的府邸比芙蓉想象的还要奢华。

她被带进一个偏院,那里已有十几个不同民族的乐伎在练习。有吐蕃的鼓手,龟兹的琵琶女,南诏的笛师,甚至还有来自遥远拂菻的金发舞姬。芙蓉抱着伽倻琴站在院中,感到无数目光刺在她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