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月下盟
自那日春宴后,芙蓉在杨府的地位微妙地提高了。
她不再需要参与合奏,只需在杨国忠宴客时独奏伽倻琴。李嬷嬷对她的态度也和善了些,甚至允许她每月初一去西市购买新罗特有的琴弦和松香。
五月的一个清晨,芙蓉拿着李嬷嬷给的铜钱,独自前往西市。长安的西市是胡商聚集之地,各色奇珍异宝琳琅满目。她在一位新罗老商人那里买到了家乡的琴弦,正要返回时,突然听见有人唤她。
“芙蓉姑娘!”
转身看见柳岩松站在一家书肆前,手中捧着几卷竹简。他穿着淡青色圆领袍,比宴会上更显儒雅。
“柳公子。”芙蓉慌忙行礼,心跳如鼓。
“真巧在此遇见。”柳岩松笑容温和,“我正想找些新罗的乐谱,姑娘可知道哪里有卖?”
芙蓉摇头:“新罗乐谱少有流传,多是口耳相传。”
“可惜。”柳岩松轻叹,“那日听姑娘弹奏,一直念念不忘。我虽中进士,却只得了校书郎的闲职,平日无事,便想研究些异域音乐。”
芙蓉不知如何接话,只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。
“姑娘可有空?前面有家胡人开的酒肆,琵琶酒颇有名气,不如一同品尝?”柳岩松突然提议。
芙蓉犹豫了。乐伎私自外出与人相会是违反府规的,但柳岩松是官员,又是杨国忠的座上客...而且,她太久没有与人畅谈过了。
“只一小会儿。”她小声答应。
酒肆里,柳岩松要了一壶琵琶酒和几样小菜。他谈吐文雅,不仅精通诗文,还对新罗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。芙蓉渐渐放松,说起家乡的四季风景和童年趣事,眼中有了光彩。
“姑娘琴技如此精湛,在新罗必是名门之后吧?”柳岩松突然问道。
芙蓉的笑容僵在脸上。她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,那只会带来麻烦。“只是...普通人家。”她含糊地回答。
柳岩松似乎察觉了她的为难,不再追问,转而谈起音乐。他说中原正流行一种叫“法曲”的新乐,融合了胡乐与清商乐的特点。
“姑娘的伽倻琴若能融入法曲,必能开创一番新境界。”他眼中闪着热切的光芒。
不知不觉已近午时,芙蓉慌忙起身告辞。柳岩松送她到杨府侧门,临别时突然说:“下月十五是中秋,相国府必设宴赏月。那日我会请求相国允你夜半在花园练琴,届时...我有些新谱想请姑娘指教。”
芙蓉心跳加速,点了点头便匆匆进门。整个下午,她都在回想与柳岩松的交谈,手指不自觉地拨弄琴弦,奏出欢快的调子。
中秋之夜,杨府果然大摆宴席。芙蓉被安排在亭中独奏,杨国忠与宾客们在远处的水榭饮酒赏月。她弹了几曲应景的《月儿高》《霓裳》后,李嬷嬷便让她休息。
子夜时分,芙蓉抱着琴悄悄来到后花园的假山旁。月光如水,竹影婆娑,她刚调好琴弦,便听见脚步声。
“芙蓉姑娘。”柳岩松从竹林中走出,手中拿着一卷纸,“冒昧相邀,还望见谅。”
芙蓉接过纸卷,就着月光一看,竟是柳岩松亲手谱写的曲子,名为《新罗月》。她试着弹奏,发现曲中巧妙融合了唐乐的华丽与新罗乐的哀婉。
“公子大才。”芙蓉由衷赞叹,“此曲精妙绝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