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晴同意了。她动用自己的关系,从一个在警局工作的老同学那里,调阅了叶梓失踪案的卷宗。
卷宗里的信息很有限。叶梓最后一次被人看到,是在她自己的音乐工作室。没有挣扎痕迹,没有财物失窃,就像是她自己走出去,然后消失在了空气中。唯一的线索是,她的邻居曾提到,在叶梓失踪前的一周,有一个戴着眼镜、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频繁找她,两人似乎发生过争吵。
“中年男人?”林默的脑海里闪过什么。他快步走到桌前,拿起那张泛黄的旧照片,递给苏晴。
“你看看,是不是他?”
苏晴接过照片。照片上那个和善的男人,虽然年轻了二十多岁,但那份儒雅的气质和眉眼间的轮廓,依然清晰可辨。
“他是谁?”苏晴问。
“赵宏远博士,”林默的声音有些干涩,“国内最顶尖的声学专家,也是……我父亲当年的同事,和我童年的导师。”
“前沿声学研究所?”苏晴想起了照片的背景。
林默点了点头。他告诉苏晴,他的父亲曾是那里的研究员,但在那场导致他听觉过敏的“意外”后不久,就辞职带着他离开了。从那以后,他和赵宏远就再也没有联系过。
一个失踪的女歌手,和一个顶尖的声学专家。两条看似无关的线,开始交织在一起。
苏晴立刻对赵宏远展开了调查。现在的赵博士,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学者。他创立了一家名为“声呐科技”的公司,市值百亿,几乎垄断了国内高端音频技术的市场。公司的主营业务,从军用声呐到智能家居的语音助手,无所不包。
更让苏晴感到不安的是,“声呐科技”的总部大楼,就在叶梓失踪的工作室附近,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。
“我想,我们需要去会一会这位赵博士了。”苏晴看着林默,眼神里闪烁着兴奋和危险的光芒。
林默犹豫了。走出他的寂静堡垒,去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,尤其是他记忆中那个亦师亦友的长辈,对他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。
就在这时,他的耳机里,那声尖叫再次响起。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,都要凄厉。尖叫过后,那个男人的低语也变了。
这一次,他说的是:
“别多管闲事。”
第二章:记忆的回响
警告的意味不言而喻。对方不仅知道林默在听,更知道他在调查。恐惧和愤怒交织,最终战胜了林默的社交恐惧。他必须出去,必须找到答案。
在苏晴的安排下,他们以“为市报撰写科技人物专访”的名义,成功约到了赵宏远的见面。
“声呐科技”的总部是一座未来感十足的玻璃大厦。林默戴着他最强的降噪耳机,依然能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无处不在的“声音污染”——中央空调的嗡鸣,远处电梯的升降,人们交谈的回声。他感到一阵眩晕,紧紧跟在苏晴身后。
赵宏远的办公室在顶层,同样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“寂静空间”。当门关上的那一刻,林默才松了一口气。
二十多年未见,赵宏远已经从一个儒雅的学者,变成了一个气场强大的企业家。他头发微白,但精神矍铄,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,就像林默记忆中的一样。
“小默?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。”赵宏远一眼就认出了他,热情地走上前来。“你父亲还好吗?那次意外后,我们就断了联系,我一直很挂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