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窗外的雨,依旧下个不停,仿佛要将这座压抑的小镇彻底淹没。
第三章:旧纸堆与低语
老舅那不确定的“嗡嗡声”像一根冰冷的针,刺破了堂屋里勉强维持的平静。秦墨镜片后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,那不是好奇,而是一种近乎锐利的审视,仿佛老舅突然变成了一件极其罕见、亟待研究的出土文物。
“李老先生,您确定吗?是什么样的嗡鸣?持续性的还是间断的?方向能确定吗?”他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,语速快了不少。
老舅被他这架势弄得有点慌,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,支吾道:“就……就那么一下,好像有,又好像没有。这雨声哗啦啦的,可能就是我耳鸣了,对,年纪大了,有点耳鸣很正常……”
他试图掩饰,但秦墨显然不信。他的目光在我们两人之间扫了一个来回,最终缓缓靠回椅背,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,但多了一丝更深沉的意味:“看来杨教授所言非虚。二位果然非常人。”
我心里暗叫不好。老舅这体质简直就是个麻烦吸引器,还没等我们去找那楼,它可能就先盯上我们了。
“秦先生,”我打断了他的探究,“当务之急,还是多了解一些谪仙楼的情况。您刚才说,祖上有些记载?”
秦墨点了点头,似乎也意识到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。他起身走向那排巨大的书架,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摸索了片刻,取下一只看起来十分古旧的樟木盒子。盒子打开,里面是几本线装的、纸张泛黄脆弱的册子,还有一些零散的纸页。
“这是我曾祖、高祖乃至更早的先人留下的一些札记和抄本,”秦墨小心翼翼地将其中的几册摊开在八仙桌上,一股陈旧的墨味和淡淡的霉味弥漫开来,“里面零星记载了一些关于谪仙楼的传闻和观察。年代久远,语焉不详,且多夹杂着臆测和神话,需要仔细甄别。”
我和老舅凑上前去。纸上的字是毛笔小楷,有些字迹已经模糊,还有些使用了生僻的古字或者地方性的俗写,阅读起来颇为吃力。
我凝神细看,老舅则在一旁看得直挠头。
“……每值阴雨连绵,或地气蒸腾之际,西岗有楼阁虚影现,渐凝实,飞檐斗拱,非时世工巧所能为……”我轻声念出一段相对清晰的记载。
“瞧,说了吧,下雨天它就容易出来!”老舅指着那段话,仿佛找到了证据。
秦墨点头:“不错,天气是关键因素之一。还有这里,”他指向另一页,“‘入之者,或见仙宫琳琅,珍馐美眷,流连忘返;或见幽冥景象,怖畏惶惑,神魂俱丧。然无论所见为何,归者皆失其常性,言行僵顿,目无神采,如提线偶人,日久,则躯壳空置,灵不知所踪……’”
这段话让堂屋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。“如提线木偶”、“躯壳空置”,这描述比秦墨之前说的更加具体,也更加骇人。
“这说的不就是那个阿杰吗?”老舅咂舌道。
“还有这里,”秦墨又翻过几页,指着一处用朱笔略微勾勒过的段落,“记载曾提及,楼中有‘异纹’,非篆非籀,曲折繁复,视之目眩,久视则心旌摇动,幻象丛生。疑为楼宇邪力之源。”
异纹?我立刻想起了滇王蛇墓里的那些古老符号,还有黄土下那黑色金属碑上的诡异纹路。难道这谪仙楼,也与某种古老的、超出理解的力量体系有关?